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壹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 在中國的農歷裏,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壹次,名為“追月”。 “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壹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壹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壹樣。 至於中秋節食月餅這壹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誌余》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壹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制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余,重有兩斤。”後來隨著歷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制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壹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裏***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壹——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壹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壹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壹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誌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壹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壹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壹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壹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壹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壹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壹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紮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壹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壹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壹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壹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壹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壹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壹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壹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壹名糖桂花,中秋前後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壹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壹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壹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壹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壹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壹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中秋待月》
唐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裏,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月夜》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1、中秋歸來(打壹詞牌名)———八歸
2、嫦娥下凡(打壹花名) ———月季
3、中秋菊開(打壹成語) ———花好月圓
4、明月照我還(打壹明代人名) ———歸有光
5、舉杯邀明月(打壹禮貌用語) ———賞光
6、寂寞嫦娥舒廣袖(打壹舞蹈術語) ———單人舞
7、華夏***賞中秋月(打壹旅遊用語) ———觀光
8、中秋度蜜月(打壹成語) ———花好月圓
9、清風拂面中秋夜(打壹四字常用語) ———明月清風
10、壹輪明月掛中天(打壹四字股市術語) ———日漲盈虧
11、舉頭望明月(打壹中藥名) ———當歸
12、中秋月餅(打壹電腦名詞) ———軟盤
13、中秋別後重團圓(打壹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壹《紅樓夢》詩名) ———賈語村的,《對月寓懷》: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壹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15、中秋過後又重陽(打壹鄭板橋詩句) ———壹節復壹節
16、又是壹年中秋月(打壹歷史名詞)———八壹五光復
17、明天日全食(打壹字) ———月
18、長安壹片月(打《水滸》人物名)———秦明
19、月是故鄉明(打壹農業名詞)———光照
20、僧敲月下門(打外國地名)———關島
21、月有陰晴圓缺(打經濟學名詞) ———自負盈虧
22、二月平(打壹字) ———朋
23、月與星相依,日和月***存(打壹字) ———腥
24、壹對明月毫不殘,落在山下左右站(打壹字) ———崩
25、掬水月在手(打壹成語) ———掌上明珠
26、中秋月夜座談會(打壹氣象用語) ———明晚多雲
27、同心改革為祖國(打壹字) ———中
28、壹彎月照枝頭亮,兩顆星懸天下明(打壹字) ———秋
29、心已決斷不宜遲(打壹字) ———快
30、休把旁人擡太高(打壹字) ———樂
31、十五的月亮(打成語) ———正大光明
32、舉頭望明月(打電影演員) ———高圓圓
33、敢上九天攬月(打汽車名牌) ———淩誌
34、得月樓前先得月(打壹字) ———棚
35、雲破眉月倚西樓(打壹字) ———私
36、明月松間照(打攝影名詞) ———黑白顯影
37、月落日出雁陣業(打壹字) ———胭
3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飲料) ———珍珠露
39、節日晚會露壹手(打壹字) ———挽
40、新婚度蜜月,中秋遊異邦 (成語壹)———喜出望外
41、清風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語壹)———發揚光大
42、中秋別後重團圓 (影目壹)———火種
43、中秋朗月,賓主***賞 (成語二)———正大光明
44、時逢中秋產於滬 (五言唐詩句壹)———海上生明月
45、中秋月餅 (電腦名詞壹)———節點
46、八月望洞庭,千帆過眼簾 (宋詩目三)———中秋 湖上 泛舟
47、外圓正割垂直線,積分開方斜角邊 (節日壹)———中秋
48、十裏空山外,千行雁陣南 (節日壹)———中秋
49、八月十五***清輝 (五代詩目壹)———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