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孩子的過程中,並非每個人都很順利。對於生不下來的孩子,人們習慣稱之為“難產”。其實,醫學上對難產有嚴格的定義:需要醫生幫助的分娩叫難產。具體講,有兩大類涉及到三項技術:壹類是胎兒經陰道生出來,但需要醫生使用器械的幫助,把胎兒娩出來。這類有產鉗術和胎頭吸引術。另壹類是大家熟悉的剖宮產術。
有時候產力只差那麽壹點點,這在以前也是件很難的事。發明了縮宮素後,這種情況改變了很多。其實,縮宮素本來是人體在分娩過程中,自身分泌的壹種小分子物資,半衰期很短,大約只有3分鐘。在胎動發作後,作用於子宮,使子宮壹陣壹陣地收縮,最後胎兒娩出。但有的婦女體內的縮宮素難以達到使子宮收縮的濃度,或者子宮對縮宮素不敏感,醫學上叫宮縮乏力。發明了縮宮素後,醫生對宮縮乏力的產婦,就靜脈點滴這種藥物。這樣,很多產力不夠的婦女,也可以“借助”藥物來生孩子。其實,子宮收縮的力還是由子宮的肌肉完成的,醫生們使用的只是發動子宮收縮的藥物而已。
縮宮素的使用很有講究。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以為劑量大較好,效果並不理想。劑量大了之後,子宮的收縮很強,極性發生消失,成為無效宮縮,甚至引起子宮破裂。更惡心地是,外包裝盒上,寫著可以“肌肉註射”。其實肌肉註射只適用於產後子宮的收縮,絕對不可以用於分娩前的婦女。在促進子宮收縮時,必須靜脈點滴,而且濃度很低、滴速很慢,行話叫小劑量靜滴。以前有赤腳醫生不懂得這個道理,對臨產的產婦使用大劑量甚至肌肉註射,造成患者子宮破裂,母子雙亡。要是現在恐怕要判刑了。
在臨床工作中,也有的婦女對這個東西不敏感,或者已經使用了縮宮素,但只差臨門壹腳,怎麽辦?另外,更多的情況是胎兒在宮內發生了缺氧,必須在短時間內娩出,容不得再慢慢地在那裏點滴藥物。這時,如何助產就擺在了醫生的面前。
很多人或許會問,做剖腹產啊!其實,這個問題醫生也會回答。問題是有時候來不及做剖宮產。剖宮產要切開肚子,先得麻醉。這個過程壹般得壹刻多鐘,有的醫院甚至要30分鐘,而胎兒等不得這麽久,所以古老的產鉗術或胎頭吸引術還有市場。
無論是產鉗也好,還是胎頭吸引術也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前者是對鉗子,夾住胎頭把孩子拉出來,後者是使用負壓吸引把孩子的頭牽引出來。壹般而言,前者對胎兒的損傷相對而言要小壹些,但對母親的產道損傷大些,後者正好相反,對胎頭的損傷大壹點,對母親產道的損傷小些。但這兩種方法的使用,既考驗醫生的智慧,也考驗醫生的技術。如果差壹條,都可能會使手術失敗,輕者給新生兒或母親造成損傷,重者引起死亡。
由於二者均屬於臨門壹腳的技術,只適用於宮口已經開全的產婦,而且是胎頭已經下降到幾乎就要出來的產婦,壹般沒法術前預測。以前麻醉、輸血等技術不發達,也沒有抗生素,做剖宮產是個很大的手術,因此,這兩項技術還用於壹些宮口已經開全,但胎頭較高的產婦,醫學上稱為高位產鉗或中位產鉗。高、中位產鉗產生的副損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因此,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明言禁止。其實,即使不禁止,醫生們也慢慢把高、中位產鉗給淘汰了。但低位產鉗還有壹定的市場,估計100年後也還有市場。低位產鉗又叫出口產鉗,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胎頭馬上就要出來了。只需要用產鉗輕輕壹拉,胎兒就會出來。這時候如果去做剖宮產,不僅不合算,而且無論對胎兒還是母親,都是弊大於利。即使麻醉過程很快,手術可以很順利地入腹,但因為胎頭的位置太低,胎頭卡在盆腔內,這時候要從上面(腹部)把胎兒取出來,同樣是件困難的事情。不僅取出胎兒要很久的時間,而且可能會加重胎兒的缺氧,損傷母親,比如造成子宮撕裂,嚴重的還會波及子宮周圍的器官。
壹般人以為,產鉗夾著胎頭,可能會把孩子夾傻。其實是種誤解。恰恰相反,由於產鉗就是設計成保護胎頭的形狀,所以指征合適時損傷胎頭的情況反而不多見。但由於在胎頭與產道之間多了壹對“鉗子”,無形中加大了胎頭的“直徑”,而且沒有彈性,增加了陰道損傷的幾率。當然,胎頭損傷與否,還與胎位和產鉗的放置有關。如果把胎兒的位置查錯了,產鉗的放置也會相應地發生錯誤。這時候,損傷胎頭的事情不僅會發生,而且會很嚴重。美國判決過壹起天價賠償案:壹對韓裔夫婦獲得1960萬美元的賠償。這個案子就是產鉗使用不當的典型。產鉗助產過程長達23分鐘,最後小孩腦癱,產婦的產道發生了4度會陰損傷。
在這個案子中,助產時間太長,使得小孩大腦發生嚴重缺氧。而產道4度會陰損傷,傷及了直腸,修補了5次都沒有修好。美國人做會陰切開術時,習慣於行縱切口切開會陰,切口很容易延長傷及直腸。國內以前也有這種做法,但後來普及新法接生時,提倡側切。側切傷口撕裂延長時,往往是往旁邊延長,傷及直腸的幾率很低。
無論是直切還是側切,傷口延長時都可能損傷肛門括約肌。這個肌肉壹旦損傷,就等於管理大便的開關被破壞了,患者的大便不再集中排瀉,而是有壹點就往外流壹點,醫學上叫大便失禁。因此,婦科醫生的壹個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要會修復這塊容易受傷的肌肉。既要會修復新鮮的損傷,也要會修復陳舊性的損傷,因為這個損傷給人的苦惱很大。上面提到的這位美國同行,如果當時把患者的會陰修復好,也不會出現天價賠償案。會陰和盆底損傷的修復有個特點,第壹次修不成功,以後再修時,就是在疤痕上手術,越往後越不容易成功。這個案例中醫生為患者修了5次都失敗了,說明了這點。
胎頭吸引術在國內的很多醫院慢慢消亡。重要原因就是這個手術後,無論有無損傷,胎頭會變形,像壹塊長長的磚,很難看。雖然絕大多數孩子的頭會在3-5天內恢復為很圓的樣子,但這種手術多少都會增加新生兒頭顱皮下血腫的幾率。皮下血腫發生後,對孩子的大腦不產生影響,但會延長新生兒產後黃疸的消退期,所以醫生們慢慢地放棄了這個手術。這類手術的消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從純技術上講,剖宮產已經成了壹個常規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