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變色:
壹變:從嚴查狗的背景,幫助赫留金(正義立場)到給狗披大衣,罵商人(反面立場) ?因為聽說是席加洛夫將軍的狗。
二變:反面立場——正面立場,巡警說狗不是將軍的。
三變:正面立場——反面立場,巡警又說這狗說不定是將軍的。
四變:反面立場——正面立場,群眾說狗不是將軍的(此時奧楚蔑洛夫想處死狗)。
五變:正面立場——反面立場,將軍家廚子說這狗是將軍哥哥的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黑暗反動,批評了當時警察制度反人民的本質。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變色龍》作於1884年,作品發表前,正是在俄國民意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1881)之後,亞歷山大三世壹上臺,在竭力強化警察統治的同時,也搞了壹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給殘暴的專制主義蒙上壹層面紗。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員會頭目洛雷斯·麥裏可夫後來當上了內務大臣,這是壹個典型的兩面派,人民稱他為“狼嘴狐尾”。
這時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時代隨意用拳頭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幹著獻媚邀功的勾當。契訶夫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治的化身。
因此,這篇作品諷刺、揭露的不僅僅是壹個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個崇拜官爵的俄國社會,是那個窮兇極惡的沙皇專制主義。
百度百科—變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