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我個人意見來說,我認為可以給差評,這是消費者的權益;但不能無理取鬧,事在人為,妳可以體諒別人,也可以選擇維護自己權益給差評投訴。
前段時間很火的壹則新聞,因為暴雨,壹外賣小哥未能按時送達,被客戶在家門口數落罵了小哥幾分鐘,最後還把菜扔到地上!這時候大家的矛頭都是指向客戶,對客戶的所作所為進行譴責。
但這件事的後續是當時客戶在家和朋友聚餐,等了壹個小時,朋友都走了,外賣還沒送到,朋友們都陸續走了。這種情況下指望客戶能以笑臉相迎小哥的外賣,還要好評是不可能的吧,沒有人會開開心心的收下這份外賣的。
只是這位大哥可能不該去辱罵這位外賣員來泄憤,拒收、要求退款,或者投訴,都是這個大哥的權利,但罵人絕對不是。應該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己消費者的權益,不能對別人造成言語的侮辱或者人身的攻擊。每個人都不容易,客戶不容易,外賣小哥也不容易,所以有的時候,妳定的快遞可能路上被摔個粉碎,或者等了半天的外賣“中道崩殂”。差評就在指尖,到底要不要點下去呢?
我想說的是:可以差評,但先別著急。
之前有個美團外賣小哥爆料:超過三十分鐘的單子,不僅此單無薪,還會扣掉20元。這個時候,如果用戶點了個差評,壹般還會罰款200元。
小哥還說,送外賣的時候,曾經摔過壹跤,當時頭破血流,但從地下起來的第壹反應,是看外賣裏的湯灑了沒有。
快遞和外賣小哥確實都不容易,不過現在的互聯網輿論卻很容易壹邊倒。
尤其在那篇《壹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的長文爆火後,外賣小哥壹度成為理應被照顧的“弱勢群體”。
送外賣和送快遞差不多
春節期間,京東的物流壹般承諾次日達,但有次到了第二天卻遲遲收不到貨。
給站點打電話,對方說人手實在不夠,都回家了,請見諒。
因為急著用,我決定自己去派送點,看到貨物真的堆得像山壹樣,我和工作人員壹起,從“山”裏,扒拉出自己的快遞,花了半個小時。
雖然沒及時送到,但我沒有投訴和差評,小哥確實辛苦。
工作忙中午我點了份外賣。
快送到的時候,外賣小哥發了條短信,說他把外賣放在壹樓大廳了,讓我自己去取。
大哥!我們公司在11樓誒!我看到短信以後,立馬播了回去讓他拿上來。
他倒是同意了,把外賣送上來後,壹句話沒說,面無表情,轉頭就走了。
我以為是單子太多趕時間,結果打開外賣發現,裏面的湯灑得壹滴不剩,不過塑料袋的保溫效果真是不錯。
那壹次,想了想還是給了差評。
決定是否差評的前提,是換位思考。
有些事情,的確是客觀原因:
春節人手緊缺,不能讓人家堅持送貨的快遞小哥背鍋;
極端天氣,命比單子重要,晚壹點保證安全,少打個差評,互相體諒壹把,也算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客觀情況的基礎上,盡了最大的努力,或許就沒必要投訴或者差評。
這個時候寬容壹些,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當然,若是出了紕漏卻故意掩蓋,似乎就欠缺了點真誠,這個時候記得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用正當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像這位朋友就比較理智,選擇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並且寫的也不失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