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是曹爽獨攬大權,而且逼迫司馬懿到死角,並架空了所有權利,讓司馬懿感受到威脅,不得已發動高平陵之變,並誅殺曹爽,是美化司馬懿,但不得不說換誰處在司馬懿的位置,都可能殺掉曹爽,畢竟壹山不容二虎,雖然曹睿時期司馬懿和曹真壹樣針鋒相對,但至少皇權絕對威嚴,也絲毫不容質疑。
底下臣子都被曹睿制衡的服服帖帖。所以下面才不亂,可曹芳時期由於年幼且無決斷力,所以曹爽才敢有侵犯皇權之膽量,導致郭太後(曹芳之母)對曹爽所作所為倍感反感和怒不可遏,所以郭太後才有了依仗司馬家的勢力來削弱曹爽的囂張氣焰。可以說當時曹爽已有了絕對的統治力和專權,而司馬懿在缺少兵權的條件下,基本沒有和曹爽抗衡的可能,只是司馬懿在朝中有了壹定人脈,以及士族對於本是大家士族的司馬懿大力支持.
而且蔣濟等人也對司馬懿力挺到底,畢竟他們也看不慣曹爽的行事風格和所作所為,所以才站在了司馬這邊。其實曹爽的失敗有多層面原因,若非他屢屢僭越皇權,豈會讓諸多大臣不滿情緒增高?盡管他也性草,但畢竟其父是武帝養子,再者就算是曹氏宗親,比如像曹宇等人,即使性曹且又是曹操親子嫡孫,但如果篡權和造反無二,而且就算是曹芳親兄弟,篡權亦屬造反,何況與曹操無血緣的曹爽了。
所以曹爽有那樣的結局純屬咎由自取,與人無尤。有人說如果曹爽與司馬懿血拼,未必輸。但即使曹爽僥幸贏了,或者輕松取勝,滅了司馬氏,但如果那樣,以曹爽的本事能夠滅蜀倒吳嗎?說句難聽的,如若不是司馬家在最後力挽狂瀾,擋下姜維,滅了西蜀,恐怕魏國早已成西蜀口中食。雖然魏國很強,強如秦國。
但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只怕壹切也會如山倒。想想鄧艾,鐘會之流皆是司馬家嫡系,所以假如司馬家全滅,曹爽真正獨攬大權,試問魏國還會存留多久?而司馬家替魏國擋東吳,平遼東,這都是司馬懿的功勞,所以不要過於貶斥司馬,歷史要客觀看,不能帶著個人情感色彩評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