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論述的是壹種懷疑論態度,思考過程就是壹種推論,因此亦是無意義的。於是,“凝視深淵”在此當指“懷疑”(與黑暗博弈、與自我對話、思索與審視宇宙的不確定性)。
如果妳接受了這種懷疑模式,壹切推論得到的答案都成為了表面現象,因為這種推論——在妳自身有懷疑能力的情況下——能夠不斷被推翻,而新的推論將不斷產生,意即,任何人(或者特指出色的哲學家,掌握懷疑能力的人)都沒有辦法得出任何壹種結論,這是確定的。
因此,任何人都會在推論到某壹個節點上而選擇停留在此。因為繼續往下推論,是”騙人和被人騙“和”懷疑“的無盡深淵。隨著推論的深入,任何人的任何理論都變成了無底洞,變成了深淵。
“與魔鬼搏鬥的時候要謹防自己也變成魔鬼”——若無限制地懷疑,則自身不可避免的將變成懷疑的創造者。思考哲學問題本身這個過程,將無可避免地改變思考者本身(也就是改變問題本身)。所以思考者最終獲得的答案,壹定不是思考者最初想要的答案(因為問題已經改變了)。
也就是說,原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不存在的,因為問題每往答案挪近壹點,問題本身就和答案混雜多壹分。
唯壹的應對方式,則是用他自身來對待他自身,則懷疑本身亦值得懷疑,而這個過程,就是“當妳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妳”。
擴展資料:
尼采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壹種無比強大的沖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
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而此顫栗的最後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20世紀初的整整壹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他們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觀念。
1、對於西方“好戰文化”的影響
19世紀歐洲“好戰文化”的形成,在尼采的“主人道德”學說中更得到最為透徹的說明和最獨特的表達。
《論道德的譜系》這部在《資本論》第壹卷出版後壹年問世(1887年)的經典著作,根本意義就在於以“宣言的形式,宣告了世紀歐洲價值觀劃時代的突破, 它無情地踐踏了壹切人類文明既有的價值標準,並將其視為“奴隸道德”、“弱者的倫理' 而將戰爭、征服、掠奪、殺戮和統治,稱為 “主人道德”、“強者的邏輯”認為後者才是“現代文明”的真正實質。
尼采學說以“強者與弱者”的永恒對立,徹底顛倒了劃分“野蠻與文明”的價值法則,從而將歐洲19世紀張揚的“強權即公理的法則”視為人類新的價值觀、新法律觀的起源,以此重新書寫了人類道德譜系。
在《論道德的譜系》的開篇,尼采大聲疾呼:所謂的“文明”和 “道德”的實質就是“軟弱”,標榜“文明與道德”乃是十足的”弱者“。既然“文明”實際上就等於"軟弱”,那麽“文弱”就是人 類最大的惡德。
尼采以含混的方式揭示了基督教文明“惡的起源”,在反抗羅馬帝國和阿拉伯人的雙重統治中誕生的基督教,壹方面內涵著征服羅馬和歐洲的執著軍事野心,孕育出壹個“惡"的上帝。
在《論道德的譜系》中,尼采還以滔滔雄辯,力圖進壹步 證明“好與壞”、“善與惡”的區分,其實不過是在“騎士”與“教 士”永恒的鬥爭中產生出來的,是“文弱的教士”用來反對和"妖魔 化” “騎士精神”的弱者的武器。
尼采宣稱:所謂的文明、善良和仁 術其實都是奴隸的道徳,統統都遒奴隸和弱者戰勝“強齏”、“騎士” 和“主人”的騙術,而歷史上的壹切奴隸和教士之所以要推崇“文明” 和道德,”就是因為他們本身軟弱無能,就是因為他們忌妒強者”。
而 班史上的“文明”和 ‘道德”的譜系^無非都是弱者發明和編造出來, 用以戰勝強奢的“軟力量”。而尼采指出:只有當這些”可惡的弱者” 連同其文明、道德的虛偽說辭被掲穿、這些“文明的渣滓”被強大的軍事強權無情地消滅幹凈之時,才是人類真正獲得進步和發展之時。
2、對生命哲學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
尼采是第壹個明確揭示人的心理中無意識領域並加以細致剖析的人,他的作品給現代深層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富有啟發性的觀念。
弗洛伊德以《夢的解析》壹書為精神分析學奠基,而尼采比他早二十到三十年就對夢的作用和機制作出類似的分析。尼采對於無意識有不少精辟的洞見,但這些洞見還都是零星的。
弗洛伊德則在分析精神病癥狀、夢、日常生活中過失行為的基礎上,揭示了無意識的形成機制和作用機制,從而把無意識研究確立為壹門專門學科——精神分析學。
當弗洛伊德運用精神分析學研究現代文明時,我們能夠發現他把尼采的某些見解具體化了。弗洛伊德強調,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保持健康的關鍵在於解除自我欺騙,認清無意識中本能的真實意義,加以合理引導。
尼采還在意識的背後進壹步分析探討其深層的心理活動。他認為所謂的意識只不過是我們精神和心理世界的壹種狀態,尼采強調對於意識背後深層心理的探索,使他日後成為學界公認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派的先驅者。
3、對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
在薩特的著作中,我們可以找到尼采思想的清晰而有力的復述,他同樣把人性歸結為自由,把自由歸結為意願和評價。
不過尼采盡管強調個人有評價的絕對自由,但他畢竟還提出了他自己的價值尺度即強力意誌。薩特卻把價值的相對性推至極端,否認任何可供考慮的尺度。是以民間文化的形式進駐人們的心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