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在全港十八個行政區中,離島區占地最廣,人口最少。全區由二十多個大小島嶼組成,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 離島區是考古發現的寶庫,考古遺址遍布大嶼山、南丫島及長洲,曾出土不少珍貴文物。此外,東湧炮臺及各島的廟宇,亦是遊人愛到的熱門地方。 昂平壹直以寶蓮寺聞名,自九十年代中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後,昂平更成為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
大澳、長洲、南丫島這些昔日著名的漁村及養魚場,今天已成為出名的旅遊熱點。大嶼南擁有獨特的海岸風貌、各種天然景致、美麗的沙灘、幽深的樹林,是郊遊度假的首選。自七十年代後期開始,愉景灣逐漸發展為全面規劃的私人市郊住宅區,具備完善的消閑設施,包括人工沙灘及高爾夫球場。
除香港人普遍慶祝的中國節日如上元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外,離島居民所慶祝的傳統節日尤為豐富。 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後誕,長洲、大澳、梅窩、坪洲、南丫島和蒲臺島的漁民團體都會盛大慶祝。天後是掌管海洋的女神,保佑漁民出海時風調雨順、網網千斤。天後誕是壹個色彩繽紛的節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花紙制成稱為「花炮」的祭品。 侯王誕是離島區另壹個受重視的節日。侯王究竟是何人,現時還是眾說紛紜,壹般指侯王是宋末忠臣楊亮節。各區的慶祝日期亦不盡相同,如大澳的侯王誕在農歷六月,而東湧則在農歷八月。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離島區 行政區類別 :區 所屬地區 :香港 下轄地區 :大嶼山、南丫島等 電話區號 :+852 郵政區碼 :999077 地理位置 :香港西南 面積 :16800公頃 人口 :63100 方言 :粵語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澳、長洲、南丫島 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火車站 :香港西九龍站 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概況,風景名勝,大嶼山,南丫山,大小磨刀洲,石鼓洲,大鴉洲,蒲臺群島,蒲臺島,螺洲,南丫島,長洲,大嶼島,分流西灣,愉景灣,鱟殼灣,狗虱灣,煎魚灣,東湧灣,銀礦灣,寶蓮禪寺, 行政區劃 離島區包括赤鱲角、長洲、喜靈洲、交椅洲、南丫島、大嶼山、坪洲、蒲苔群島、石鼓洲、索罟洲、小鴉洲、大鴉洲。 香港離島區地圖 人口民族 離島區議會管理的面積達16800公頃,是18區之冠,當中包括散布於港島西、西南和南面海域二多個大小不壹的島嶼,人口約63100。 經濟概況 離島區既是壹個極具鄉村特色的地方,自然保留了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不僅使當地社區生色不少,又能加深市民對中國傳統習俗的認識。 離島區 離島區也是考古學上的寶庫。大嶼山、南丫島及長洲等地的多個考古遺址曾發現大量文物,清楚展示先民在沿岸聚居的史實。 離島區議會多年來不斷致力推動區內的旅遊業,並印制了多本內容翔實的小冊子,介紹區內值得遊覽的地方,其中壹本介紹了區內的歷史典故和傳統風俗。區議員亦不時就保留古跡文物和改善區內的旅遊業設施提供寶貴的意見。 每年,離島區的遠足徑、泳灘、名勝古跡、傳統節日、度假屋和海鮮餐館均吸引大批本地及外地遊客到訪。壹九九三年大嶼山昂坪青銅天壇大佛開放後,更進壹步 *** 區內的旅遊業發展。 赤角新機場在壹九九八年七月啟用後,離島區已成為「香港的門廊」。連線新機場的運輸設施,如機場鐵路,大大方便了市區居民和海外遊客到大嶼山鄉郊腹地的怡人景點遊覽。 風景名勝 離島在全港十八個行政區中,離島區占地最廣,人口最少。全區由二十多個大小島嶼組成,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 離島區 香港的離島區,包括港島西南的大嶼山、長洲、南丫島、坪洲及位於港島東南的蒲臺群島。以面積而言,大嶼山可說是香港最大的島嶼,較港島幾乎大壹倍,其次依序為港島和南丫島。南丫島地形狹長,岬地從中央伸延入海,沿岸有多個大小海灣。島的南岸山勢陡峭,常見麻鷹在空中盤旋。 南丫島部份地勢綿延起伏,部份險峻崎嶇,不管從哪個角度觀賞,景致都非常宜人。南丫島是香港第三大島嶼,最狹窄的部份不過半公裏闊,最闊的部份則達八公裏。南丫島有多個半島,形成深深的海灣。這地勢大多陡峭,山崗之間隱蔽著肥沃的谷地。 大嶼山 大嶼山位於香港島之西,它是香港地區最大的島嶼,面積141.6平方公裏,比香港島大近壹倍。大嶼山主要由中生代火成巖系和燕山期花崗巖組成,地勢西南高峻,東北較低。 地域廣闊的大嶼山,風光勝跡充滿魅力。最為旅遊者向往的,首推“夜攀鳳凰觀日出”了。“鳳凰”即鳳凰山,它是香港境內的第二高峰,海拔為934米,此外還有大東山,海拔為871米,也屬海島高峰之壹,也是遊客遊大嶼山的首要目標。大嶼山海岸線漫長曲折,港灣與沙灘、高山與流水、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交相輝映。遊遍全島,恍如完成交錯時光的穿梭之旅。 南丫山 南丫島主峰陰山又名山地塘或南丫山, 高353米, 是南丫島最高的山峰. 而菱角山則是島上的第二高峰, 高250米. 這兩座山均滿布著奇形怪狀的花崗巖, 使它們名副其實成為南丫島的石景山。 離島區 赤瀝角古稱赤瀝角島,《粵大記》中稱“赤臘洲”。位於大嶼山東湧灣北部,與東湧僅隔約300米寬的海峽,面積約2.5平方公裏,為大嶼山沿岸最大的島嶼。赤瀝角為南北走向,形如尖錐,東北壹岬長伸,南北全長3800米;北部較闊大,東西約有1300米,南部的寬度只有360米。島上山巒起伏,西部山丘稱虎頭山,高90米,四周山坡風化程度極大,東部為無名高地,高約100米,兩座高地之間的伯公坳為全島的交通要道。島北部的地岬之間天然形成了深灣和長沙灣。島北部山殼 *** ,屬花崗巖風化後的劣地,南部則多長樹草.該島自李唐時即有人居住,島之北部發現唐代灰窯多座;島之南部有村莊叫大坪埔(或大草坪),並設有赤蛀角公立學校.香港新機場計畫即選擇該島為場址。 大小磨刀洲 大嶼山北岸中部有磨刀海,海中有三座小島嶼,由東北向西南構成壹字排列;分別為小磨刀、大磨刀及飯殼洲。島嶼為巖體海島,上有少許矮樹及耐旱矮草;沿岸分布礁排,尤以飯殼洲礁排更為廣闊,大潮時,礁排多數沈沒海水中。明《蒼梧軍門誌·全廣海圖》中即載有大磨刀與小磨刀。 石鼓洲 石鼓洲又名白藤洲。位於大嶼山芝麻灣半島西南方,在索罟群島與長洲之間,面積約1平方公裏。該島表面崎嶇,北部高地接近150米,南部高地約100米,兩座高地之間形成鞍部和小海灣。島之西部海面分布礁排,稱石鼓尾排,島之北岸海面為港澳之間主要航道,岸邊建有燈塔。赤洲位於新界東部海域,大鵬灣南面、赤門海峽外,與塔門洲對峙,相距約1400米。全島面積約0.4平方公裏.該島全為高地,高度均在150~200米之間,島上有舊炮臺。 離島區 小鴉洲小鴉洲位於群島北部,面積約0.6平方公裏,島形不規則,分東西兩段,由壹扁平地峽相連,西部較高,有兩山丘,向東延伸出壹列山脊,高約15米,呈暗紅色,稱為紅巖。近岸分布狹長礁排,稱紅巖排。島之南於東西兩部相連處有海灣名南灣,島之北岸海面為港澳線輪船必經之道。於西北角咀山坡建有燈塔。 大鴉洲 大鴉洲位於群島南部。面積約1平方公裏,分南北兩部,北部小,南部大,中間由地峽相連,並在西北構成大鴉灣的海灣。灣北有小型避風塘。島表面崎嶇,南部最高為大洲尾頂,海拔155米,島上有村莊,近大鴉灣。 蒲臺群島 是香港的壹組群島,地區行政上屬於離島區。位於港島東南方,由蒲臺、螺洲、宋崗、橫欄島及5座小島、6座礁排組成。其中蒲臺島南角咀為香港境最南點。群島總面積為4平方公裏。 蒲臺島 古稱蒲笞、蒲胎。明《鄭和航海圖》即標有此島,名蒲胎山。位於港島東南方,面積3.55平方公裏,為該群島中最大島。行政劃分屬離島區。島形北半部略圓,南半部則有數山咀及地岬延伸出海面。地岬之間形成3個大海灣,為大灣、南氹灣、大排灣。島面崎嶇,最高處有東頭頂,高239米。該島明代已有人聚居,島上村落環大灣畔,分大灣、大坑尾及灣仔三村,居民約五百余人,以漁農為業,以余、何、溫、彭、陳五姓居多。該島地處香港區之極南,甚為偏僻,村民過著單純的生活,風俗淳樸,環境恬靜。島上有回紋石刻、天後古廟等古跡及長石牌、山寮二廢村。 離島區 螺洲 蒲臺群島第二大島。位於蒲臺島之西北。面積約1平方公裏。該島地勢峻陡,高度超過200米,四周山坡陡削,以東岸為懸崖。南岸偏西有小海灣,稱螺洲灣,並由西南側螺洲尾山岬長伸人海,灣內水深浪靜。香港淪陷時,該島曾為日軍流放反日人士之地,現留有白骨坑。 南丫島 南丫島又名博寮洲、林馬島。位於港島西南約3公裏,面積13.72平方公裏,為香港水域內第三大島。該島形狀如丫,海岸線曲折,長約16英裏。島上大部分地區為山地,主峰名南丫山,在島南部,高354米,山勢如列屏,峰少巒多,極為雄偉。該島分為北段和南段,以島中央蘆須城為界,北段有北角舊村、北角新村、大坪、榕樹灣、高望、沙埔、大園、大灣舊村、大灣新村、洪聖爺、蘆荻灣等13個村,南段有蘆須城、鹿洲、索罟灣、模達灣,模達村、榕樹下、大澳等7個村,***有居民約15萬人。該島南北二段,皆有小輪與港島中區連線,島上各鄉均建有三合土村路,沿岸海灘沙細水清,為海浴佳處。島上古跡著名的有:洪聖古廟、天後古廟、三山國王廟,家塾、張保仔洞、神風洞等。 南丫島 長洲 長洲位於港島之西,大嶼山之東,人口4萬余,面積2.4平方公裏。該島形如啞鈴,故又名啞鈴島,兩端為山崗,中央狹長。西面海灘為長洲西灣,大小漁船集中此間,居民多聚居在這狹長地帶。明代時這裏就已成為漁船的集散地,島上居民除務漁農外,亦經營商業,清乾隆年間即開辟墟市。道光時於島上設長洲汛,由把總1員,率兵45人駐守。如今島上的舊有村屋,多已拆建,山上亦興建新型別墅,東灣和觀音灣海灘寬闊,現已成為香港著名海水浴場。島上著名古跡有回紋石刻,天後古廟、水月宮及鎮安公局舊址等。 大嶼島 本名大濠島。位於港島西邊,為香港最大的離島,面積為141.6平方公裏,是港島面積的兩倍;島上人口約1.6萬人,聚居於梅窩、貝澳,長沙、塘福、東湧,昂平和大澳等地。該島中部高,四周低,有海拔934米的鳳凰山及海拔869米的大東山。海岸線綿延曲折,多港灣。大嶼山自古為徭人聚居區島上風光旖旎,有多處優良的海水浴場,如銀礦灣,貝澳及長沙海灘;還有保存完好的大批名勝古跡,其中以昂平寶蓮禪寺及東湧砦城最負盛名,該島主要特產有海鮮、生插鹹魚、蝦醬,也盛產海鹽。島內有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與市區聯系主要靠渡海小輪。現正準備在該島北部的赤臘角興建國際新機場。 分流西灣 分流西灣位於大嶼山島,與分流東灣對峙,彼此相隔數百米。灣畔古村,其先民為明末清初雞翼角炮臺守衛者。村中古老的梁公祠迄今仍保留下來,村前海灣坐東面西,故稱西灣。灣南山崗有古炮臺,海濱設有天後古廟,還有石筍灣西的響鐘石,皆為當地古跡名勝。 愉景灣 愉景灣位於大嶼山島東北部。昔日稱為大白灣,後被大財團收購,辟為高級度假村,模樣大變,名稱也換成“愉景”。高樓大廈林立。其間設有高爾夫球場、棒球場、溜冰場、運動場、腳踏車道及海浴場等。 鱟殼灣 鱟殼灣位於大嶼山島。由東湧灣侯王宮沿西岸經磁頭村後,西行約30分鐘,上高斜山坳,前有小溪流,泉水潺潺,別有風韻。止步右下小海灣,見沙灘長近300米,沙細而潔凈,此即鱟殼灣。觀其灣形,確與鱟魚之殼相像,而那小山坑即如鱟魚之長尾。又附近漁民,常在附近海域捕得鱟魚、故有此稱。 狗虱灣 狗虱灣位於大嶼山島。乘小輪從中環往梅窩,接近銀礦灣海口時,從船上往右望,彼岸向海伸出的山咀,即為萬角咀。萬角咀之北有壹小海灘,便是狗虱灣。那裏農居數間,十分古樸,青竹數棵,搖曳生姿,壹派桃源風光。萬角咀更是考古勝地,早在30年代,考古學者在灣畔發掘了—批珍貴出土文物。 煎魚灣 煎魚灣位於大嶼山島。由分流角陸路返大澳,如依灣北村徑北行經響鐘坳即到煎魚灣。此處比分流西灣更長更闊,風景更美。灣西北海面有壹孤島,形似大雞,故稱為“雞山”或“雞公頭”。每遇退潮時,有壹沙帶連線煎魚灣北端之象鼻崖,可涉水而到雞山。 東湧灣 東湧灣位於大嶼山島。此灣寬闊但泥沙頗多,不宜作海淋此處古跡遍布,計有沙咀頭海濱古侯王宮,內有“倆相和好碑”,廟鄰還建有青年康樂中心及小型運動場;東湧碼頭附近炮臺咀近海處有古炮臺汛遺跡,港府立例保護;灣田內嶺皮村松山下有古城壹座,方圓2000余平方米。從灰窯下村東湧路口的黃龍坑道往東甫深入兩大山,至盡頭處為引水道水閘,附近大坑即為著名石澗黃龍坑出口,又嶺皮村西門甲村後林中藏羅漢寺,亦為遊覽及品嘗齋菜的好去處。 銀礦灣 銀礦灣位於大嶼山島。此處沙灘廣闊,潮漲時水色尤佳,灣畔設備齊全,另有舢舨租賃,泳罷若有余力,尚可租腳踏車暢遊。灣畔設有中西食店和旅館,食宿方便。 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坐落在海拔400公尺的昂坪平原上,四面群山環抱,崗巒起伏,景色極佳。 寶蓮禪寺創建於1924年,雖僅70余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的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被推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主殿供奉三世佛,分別代表前世、今生及來世。 寶蓮禪寺前有壹廣場,廣場之中建有壹個仿北京天壇圜丘的三層小壇,為對面的山上的天壇大佛做陪襯。寺前有壹座三間四柱三樓的沖天柱式石牌樓。牌樓正中匾額橫刻「寶蓮禪寺」四字。牌坊之後,有壹林蔭甬道通向寺門,寺門的形式甚有特點,其下部為壹高大石臺,臺下辟三道券門洞。石臺四周有欄桿圍繞,臺子正中建單檐歇山頂三間大殿,華麗壯觀。 寺內長期設有佛教檔案展覽,展出很多珍貴的佛教文物,如《龍藏經》、《金剛經千禧百家書畫典藏》和血寫《華嚴說法圖》等,都具有相常重要的宗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