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壹篇完整的論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有幫助~謝謝

壹篇完整的論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有幫助~謝謝

壹:

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與企業財務風險相比,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於經營活動的財務風險。本文分析了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成因,並提出了防範這些風險的措施。

壹,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特點

財務風險是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財務收益偏離預期收益而遭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由於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非盈利性的,與經營活動的財務風險相比,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具有以下特點:

(1)客觀性。金融活動中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金融風險的發生有其客觀必然性。

(2)不規範。金融風險是否發生、何時發生,以及發生的範圍和程度,都是完全不確定的。財務管理者無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財務活動日益增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帶來了財務風險的不規則性。

(3)可預見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和發展是有規律的。隨著管理手段和方法的進步,科學地預測金融風險的發生時間、範圍和程度,並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風險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風險的破壞性。

(4)可變性。機構本身也處於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相應的財務活動也在不斷更新。在壹定條件下,金融風險有的加劇,有的消亡,有的降低,有的改變,表現出壹定的環境適應性和自我適應性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表現

(1)支付風險。主要來自部門預算改革的制度缺陷。部門預算的執行,通過調整和優化預算支出。

結構,希望用財政支出管理模式的改革來解決預算資金的內在矛盾。事實上,在預算指標安排上,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專項經費“結構散、不足”的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穩定、保發展的壓力下,擠占專項資金彌補資金缺口、保證預算收支平衡成了迫不得已的手段,財政部門承擔著巨大的違規支付風險。

(2)會計風險。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制度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由於自身素質和培訓條件的限制,財務人員在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會計水平等方面落後於系統更新的步伐。財務人員在應用新的會計政策、采用新的會計處理方法時往往容易出現偏差,導致會計質量下降,會計差錯導致財務管理失誤導致違法處罰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3)管理風險。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財務管理活動存在死角和盲區。制度執行力度不夠,降低了管理的實際效果。監管措施不到位削弱了金融監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沒有及時更新,制約了管理效率的提高。這些最終導致會計信息的生成、傳遞、審核等全過程管理不到位,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影響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增加決策的風險。

(4)道德風險。財務人員的道德素質對財務活動的有效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財務人員的選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還沒有建立起壹套科學規範的管理機制,對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財務人員的整體道德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財務管理活動的要求,存在偏離財務管理制度甚至違規從事財務活動的潛在風險。

三,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壹)內外部控制環境不盡人意

從外部環境來看。壹是國家機構改革後政府管理缺位。國資委(SASAC)成立後,沒有及時明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歸屬和管理方式,各單位各自為政管理和運營資產,處於“監管真空”。正是這種國家投入、無人負責的體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利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流失嚴重。第二,隨著各項改革和城市化的推進,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事業單位將面臨財務狀況整體失衡、國有(控股)企業連帶責任風險等風險。

從內部環境看,外部環境變化導致重大風險的責任在於決策者對風險控制和防範的認識不足。當內部環境惡化時,內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預算約束嚴重弱化

近年來,由於管制環境的影響,金融風險的發生呈上升趨勢。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不同於企業,其特殊性主要源於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即財務管理的重點是預算管理,預算具有導向作用。就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其發展建設只能在財力允許的範圍內建立,不能“入不敷出”,更不能“負債經營”。但事實上,很多決策者很難抵禦外部機遇帶來的快速發展的誘惑。他們片面強調發展而不重視財力,將企業經營中的“負債經營”思想引入政府的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必然導致隱性赤字預算。這種因預算約束弱化和管理層決策失誤而導致的經濟責任風險,已成為當前財務風險防範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嚴格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隨著控制環境的日益復雜和多樣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嚴重滯後。事業單位作為財政撥款單位,其財政是消耗性的、純支出性的財政。財務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嚴格控制支出。目前,我國只有預算法對財政支出作了原則性規定,其他適應新制度的相應制度尚未建立,導致財政支出難以遵循,有章可循,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在管理體制上,單位財政支出管理手段落後,資金不足與損失浪費並存,預算控制缺乏剛性,給財政資金運行帶來潛在的預算失控風險。

四,防範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措施

(壹)合理確定風險控制目標

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控制要實現以下三個目標:壹是運營目標,即財務活動的主要工作環節,如資金核算、資產管理、項目實施、內部監督、團隊建設等,在操作程序上要規範有序;二是信息化目標,即財務管理活動形成的所有財務信息應盡可能接近真實情況,滿足可靠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規目標,即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不僅要考慮服務部門事業發展的需要,而且必須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以保證財務工作的合法性。

(二)強化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控制能力。

可以把財務人員風險意識的培養與崗位職責掛鉤,與職業道德教育掛鉤,與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掛鉤,加大風險知識的宣傳和風險管理的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對財務風險重要性的認識,了解各類財務風險,熟悉工作中不同形式的財務風險,樹立風險觀念。

強化風險意識,同時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首先,要培養財務人員發現、理解和識別管理活動中尚未出現的各種風險以及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風險識別能力;其次,要培養財務人員運用專業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從數量上充分估計和衡量風險的檢測能力;再次,要培養財務人員正確處理常規風險活動和突發風險事件的能力,培養財務人員綜合運用各種風險控制方法和細化應用風險決策措施的能力。

(三)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預測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通過比較壹系列指標的橫向和縱向數據,對金融運行中的潛在風險進行預警和預測,並提出控制措施,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按照預算法的要求,嚴格規定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審批、監督管理權限等內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增強預算的剛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連帶和潛在風險,增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正確處理風險管理與職業發展的關系。

加強金融風險管理,要進壹步規範金融行為。我們不能認為僅僅提到“標準化”就會阻礙職業發展。事實上,規範理財行為不僅是依法理財的基本要求,也是防範金融風險、促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支持職業發展是財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只為眼前利益,不顧原則和規定,踩紅線,闖紅燈,即使事業有了發展,財務風險的迅速膨脹也必然導致業務工作秩序的混亂,最終阻礙事業的發展。

(五)有效加強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財務監督是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的重要環節,進壹步完善內部財務監督機制是確保風險控制有效性的關鍵措施。要改變手工信息監管方式,積極引進和擴大電子技術的應用範圍,改進和完善監管手段。要改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監管模式,加強對財務管理過程的定期檢查,形成及時、動態監管的新形式。加強資金監管、資產監管、支出監管、事後監管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設,註重監管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註重制度落實,做到會計上有會計監督,管理上有預算監督,職能上有內部審計,形成相對完善的三位壹體的財務監督體系,增強防控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財務風險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財務決策幾乎都是在風險和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的,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不完善的條件下。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本運營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要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系統和有效的風險處理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機構,進壹步防範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可預測或不可控制的因素導致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使企業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風險的存在無疑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探討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成因及防範措施,對於降低風險、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壹,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現狀

企業的財務活動壹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本運營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相應地,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本運營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具體來說,中國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的長期資本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會使企業財務負擔沈重,償債能力嚴重不足,從而引發財務風險。我國企業大部分生產經營資金的來源是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從國有企業的財務結構來看,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高、銀行貸款過多等問題。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信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業中,凈資產增幅不足1%或減少,資本積累嚴重不足。有52家公司過度負債,許多公司的流動比率低於國際預警標準(200%)。有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80%,有的甚至超過100%。壹旦市場銷售減少,借新債還舊債很難維持資金的運轉。從企業債務結構來看,長期負債較少,短期負債過多,企業對銀行的依賴程度較高。企業過度依賴銀行,出現支付危機時,壹方面失信增加財務風險,另壹方面因為貸款逾期增加融資成本。可見我國企業資本結構存在較大問題。

(二)缺乏科學投入

企業投資包括國內投資和國外投資。在對外投資方面,很多企業的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投資損失巨大,財務風險不斷。企業內部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許多企業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細致、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此外,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完整、不真實,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使得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投資項目得不到預期收益,投資不能按期收回,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三)資本回收策略不當

商業信用在現代社會中廣泛存在於企業之間。為了增加銷售和擴大市場份額,壹些企業賒銷產品。從會計的角度來看,這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但相當壹部分企業在賒銷過程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不夠了解,盲目賒銷,導致大量應收賬款失控,相當壹部分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另壹方面,我國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存貨占比較大,很多都是積壓積壓。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1.42萬億元,占流動資金的36%。在所有央企中,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營運資金的50%以上。資產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使企業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進行再投資或償還到期債務,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

(四)收入分配政策不規範

股利分配政策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分配方式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地位和聲譽的判斷,從而影響企業資金來源,也可能影響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如果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缺乏控制體系,沒有結合企業的實現情況,沒有做出科學的分配決策,就壹定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財務風險。與國際上普遍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國企業派發現金股利較少,代之以配股或紅股,這壹方面有意無意地助長了證券市場的投機氣氛,另壹方面也不利於投資者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而且,我國企業股利政策的制定往往沒有規律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往往變化無常,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不可避免地存在財務風險。關鍵是要了解風險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立於不敗之地。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總的來說,我國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壹)企業的財務活動尚未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

企業的財務活動是在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並受這些環境的制約,包括國民經濟的整體狀況和行業的景氣程度,國家信貸和外匯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和匯率的波動,通貨膨脹的程度等等。企業不可預測的財務環境是財務風險的外因,因為這些因素存在於企業之外,其變化對企業來說是不可預測和難以改變的,必然會影響企業的財務活動。例如,利率的變化必然會導致利率風險,包括支付過多利息的風險、產生利息的投資虧損的風險和無法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而我國大多數企業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市場觀念和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面對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他們不能科學預測,反應滯後,措施不力,必然導致金融風險。

(二)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決策不科學。

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也是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在我國,企業與內部部門之間、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的問題,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無法保證資金的安全完整。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市場預測等環節缺乏整體協調配合,造成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損失嚴重。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和科學論證,盲目投資,造成不良資產或巨額虧損。資本結構缺乏科學規劃,融資綜合成本高,導致負債比例上升,財務風險加大。

(三)內部財務監控機制不完善

內部財務監控是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中壹項非常重要且獨特的制度。為了充分發揮其功能,企業不僅要設置獨立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壹套相對完整、系統、強大的內部財務監控體系,以保證內部財務監控體系的高效運行。然而,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即使有,其財務監管制度執行也不嚴格,特別是壹些企業管辦結合,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對財經紀律置若罔聞,難以有效約束,容易發生財務風險。

(四)企業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缺乏風險意識。

人是任何系統運行的非常重要的條件,高素質的財務人員是企業不可多得的財富。就現狀而言,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受專業教育程度的限制,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有待提高。他們的理財觀念和方法,特別是職業道德和職業判斷能力,更大程度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

三、企業財務風險防範

如何防範和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筆者認為,防範企業財務風險應做好以下工作。

(壹)建立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系統

要防範企業的財務風險,首先要準確及時地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壹般來說,可以用以下方法來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1.運用“arman”模型建立預警系統。這個方法是愛德華?6?1財務預警系統基於arm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多元判別模型。他利用逐步多元判別分析,逐步提取出最具預測能力的五種財務比率,建立了類似回歸方程的Z-scoring模型:

z = 0.012x 1+0.014x 2+0.033 x3×0.006 x4+0.999 X5

其中:X1=營運資金/總資產;X2=留存收益/總資產;X3=息稅前收益/總資產;X4=普通股和優先股的總市值/負債的總賬面價值;X5=銷售收入/總資產。

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量(五個財務比率)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指標用壹個多元線性函數公式有機地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阿爾曼認為:如果z值小於1.81,企業有很大的財務風險;如果z值在1.81~2.99的灰色區域,企業財務狀況不清楚;如果z值大於3,說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很小。阿爾曼還提出z值等於1.81是判斷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2.利用單個財務風險指標的惡化來預測和監控。通常,根據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和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能力,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比率主要包括:(1)現金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它等於凈經營現金流除以總負債。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2)流動比率。它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壹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但最低不應低於1。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是商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金額和存貨的周轉率。(3)資產凈利率。等於凈利潤除以總資產。它將企業壹定時期的凈利潤與企業的資產進行比較,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該指標越高,資產利用效率越好,說明企業在增收節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情況正好相反。同時,資產凈利率是壹個綜合指標。企業的資產是由投資者投資或借貸形成的,凈利潤與企業的資產、資產結構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影響資產凈利率的主要因素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水平、產品的產銷量、資金占用量。(4)資產負債率。它是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主要用於衡量企業利用負債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反映企業對債權人資金投入的保護程度。通常情況下,該比率應較低,但在企業經營前景樂觀時,可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以獲取負債經營帶來的收益;如果企業前景不好,就應該降低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5)資產安全率。是資產變現率與資產負債率的差額,其中資產變現率是預期資產變現金額與資產賬面價值的比值。主要用於衡量企業總資產變現並償還債務後的剩余系數。系數越大,資產越安全,金融風險越小;否則,情況正好相反。

企業可以利用比較和比率分析來考察自身財務比率指標歷年的變化趨勢,借鑒行業指標平均值和先進企業的指標值來判斷自身的財務狀況,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控制風險、延緩危機甚至杜絕危機。

3.準備現金流預算。企業現金流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中特別重要的壹部分。由於企業財務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量,在短期內,企業能否生存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用於各種支出。準確的現金流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盡早采取措施。為了準確地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匯總具體目標,並以量化的形式表達預期的未來收入、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和投資計劃,建立企業全面預算,以周、月、季、半年度和壹年為周期預測未來的現金收支,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

當然,壹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要有良好的內控制度和審計制度,否則即使是最先進的預警系統也無法正常運行。由於組織形式和企業規模的差異,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符合自身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為了有效防範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防範機制。(1)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如參加社會保險)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建立和完善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通過企業間的合資、多元化經營和對外投資的多元化,可以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的財務風險,建立和完善企業的風險分散機制。(3)在選擇理財方案時,可以綜合評估各種方案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在保證理財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風險規避機制。(4)可以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基金和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補充企業自有資金,增強企業經濟實力,提高企業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

(三)建設財務風險制度文化,增強風險防範意識

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管理得益於全員參與和制度支持。只有在文化層面上強化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打破風險自我獨立、自我分割管理的傳統思想,樹立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工作中評估和發現無處不在的風險,自發協調實現團隊風控,將風險管理的理念和行動落實到每壹個人。同時,管理層應致力於調查和規劃企業風險制度文化的建設,努力通過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導來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要讓財務管理者明白,財務風險存在於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任何壹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所以必須把風險防範貫穿於財務管理的始終。企業領導要加強科學決策和集體決策,摒棄經驗決策和“拍腦袋”決策等主觀決策習慣,降低財務決策風險。

(四)完善風險管理組織和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企業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機構,實施及時有效的風險管理。只有組織好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並真正規模化運行。企業可以設立單獨的財務風險管理辦公室,配備相應人員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和監控,及時發現和化解風險,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此外,治理結構和內控體系的弱化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表現。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實現科學決策和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其次,要建立監督制約機制,特別是要加強授權審批、會計監督、預算管理和內部審計。再次,財務和會計要分開,單位分管領導要分開,分別成立管理中心,各負其責。最後,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做好內部控制審查和風險評估。

(5)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實現責、權、利的統壹。

為了防範財務風險,企業還必須理順內部各種財務關系。各部門要明確自己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責任和相應的權力,做到權責分明。此外,在利益分配上,企業要兼顧各方利益,以調動各部門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真正做到責、權、利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