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如何改進作業成本法

如何改進作業成本法

基於活動的成本計算

作業成本法的出現

制造是企業的核心流程之壹,成本核算是影響制造任務完成水平的關鍵。針對傳統成本會計已不能適應新的制造環境的情況,作業成本法(ABC)和基於ABC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已在美、日、西歐的企業中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競爭激烈、勞動力成本低的高科技企業中。

壹,新制造環境對傳統成本會計的影響

隨著企業IT技術的應用,MRPII、ERP、CIM、JIT等系統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企業新的制造環境逐漸形成。利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經營生產,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設備、資源、人員和技術的作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已成為制造企業的壹致選擇。從最早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和制造資源計劃(MRP II)到最近出現的企業資源計劃(ERP),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於管理層做出及時有效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決策;ERP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系統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者和員工提供決策操作手段的管理平臺。

不僅是MRP和ERP,有助於新制造環境形成的新系統還包括: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和準時制系統(JIT)。FMS是指利用機器人和計算機控制的物料搬運系統,將各種獨立的計算機程序和機床組合起來進行生產,有利於產品制造程序的柔性化。而CIM則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工程、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等壹切新技術,形成自動化制造程序,實現工廠無人化管理的系統,可以降低人工成本,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JIT是壹種根據需要安排生產和采購,以消除企業制造周期中的浪費和損失的管理制度。在JIT下,企業的供、產、銷必須在時間上精心銜接,物料要及時到達現場,前壹道生產工序的半成品要及時送到後壹道生產工序,成品要及時供應給客戶,使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都沒有庫存儲備。

面對新制造環境的沖擊,如果企業繼續使用傳統的成本核算技術和方法,至少會造成兩大後果,包括:

1,不允許產品成本計算。因為在新的制造環境下,機器和計算機輔助生產系統在壹些工作崗位上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的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20%-40%下降到現在的5%以下。但與此同時,制造成本急劇增加且多樣化,如果分配標準只使用人工小時,很難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功能行為。在傳統的成本核算中,預算和實際績效編制成差異報告,即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但是,在新的制造環境下,這種控制系統會產生負面行為,例如,為了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企業可能片面追求大規模生產,導致庫存增加;此外,為了獲得有利的差價,采購部門可能會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批量采購,導致質量問題或材料庫存積壓,等等。

二,作業成本法的產生和發展

為了解決新制造環境下傳統成本核算的問題,作業成本法作為壹種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應運而生。傳統成本計算是壹種通用的解決方案,不考慮企業的目標,而新興的作業成本計算從壹開始就考慮企業的實施目標和範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將成本核算與成本信息分析和應用相結合,直到采取改進行動,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作業成本法是壹種成本計算和管理的方法,它通過對所有作業的跟蹤和動態反映,來衡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的績效和資源的利用率。它以活動為中心,根據活動對資源的消耗將資源的成本分配給活動,最後根據產品和服務消耗的工作量將成本分配給產品和服務。

對作業成本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最早的概念是“作業基礎會計”。美國會計師埃裏克·科勒教授曾在《& lt會計論壇> & gt發表在雜誌上的論文首先討論了作業和作業賬戶的設置問題,提出“每壹項作業都要有壹個賬戶”,“作業是壹個組織對壹個項目、壹個大型建設項目、壹個計劃和壹次重要行動的各種具體活動所作出的貢獻”。那麽喬治呢?喬治教授。J.Staubus認為“作業基礎會計”是壹種與決策有用性相關的會計,研究作業基礎會計首先要明確三個概念:活動、成本和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性。1971年,斯托布斯在有影響的< & lt作業成本和投入產出會計>:& gt書中全面闡述了“作業”、“成本”、“作業成本法”等概念,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西方會計學者對傳統成本會計體系的全面反思。

65438-0988哈佛大學Robin Cooper在《成本管理》夏季刊上發表了《論ABC的興起:什麽是ABC系統》。庫珀認為,產品成本是制造和運輸產品的所有成本的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運營;作業成本法是基於消耗資源和產品的活動。隨後庫珀發表了《論ABC的興起:什麽時候需要ABC系統?論ABC的興起:需要多少成本動因,如何選擇?和“作業成本法的興起:作業成本法是什麽樣的?”?》他還和羅伯特·卡普蘭(Robert?s?Kaplan)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合作發表了《計量成本的正確性:做出正確決策》等論文,對作業成本法的現實意義、操作程序、成本動因選擇、成本銀行建立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為作業成本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此後,作業成本法在英美等國日益流行,關於作業成本法的文章層出不窮,作業成本法的理論也越來越完善,在冶金、電信、制藥、電子設備、IT等行業的應用也逐漸發展起來。

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是,生產過程應該描述為:生產導致作業,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從而導致成本。這不同於傳統制造成本法中產品消耗成本的概念。這樣,作業成本法用作業成本法跟蹤產品形成和成本積累的過程,從源頭上追溯成本形成的“因果”:從“因”上看,由於成本是由作業引起的,所以對成本的分析應該是價值鏈的分析,它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所以成本分析從市場需求和產品設計開始;從“後果”的角度來看,在我們知道完成作業實際消耗了多少資源,這些資源是如何實現價值轉移的,以及最終有多少價值轉移給了客戶(也就是市場),又有多少價值被收取之前,成本分析並沒有結束。基於此,作業成本法使成本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詳細和可控。

基於活動的成本計算

壹般來說,作業成本法是壹種基於作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活動為中心,活動的劃分從產品設計到物料供應開始;從工藝、裝配、質檢的各個環節到交付、銷售的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和作業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同時,在跟蹤與產品相關的所有功能後,為了消除非增值活動,優化活動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提高決策、計劃和控制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計算程序分為兩個階段和六個步驟。第壹階段是將制造費用分攤到同質的作業成本池(相同成本),計算各成本池的分攤率;第二階段是將制造成本分攤到產品上,利用作業成本庫分攤率計算產品成本。實際操作步驟如下:

1.定義、識別和選擇主要工作;

2.將資源費用收集到同類成本庫中。這些資源通常可以從企業的總賬中獲得,但總賬中沒有執行各種操作所消耗的資源成本;

3.選擇成本動因,計算成本庫分配率。選擇壹個成本動因作為計算成本分配率的基礎。成本計量應考慮成本動因材料是否容易獲得;成本動因與資源消耗的相關性越高,現有成本被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小;

4.計算成本池分配率;

5.將作業庫中的費用分攤到產品上;產品和成本動因的成本=成本池的分配率x成本動因的數量。

6.計算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的目標是最終計算產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以作為基於作業的成本庫單獨處理。分配給產品的制造成本,加上產品的直接成本,就是產品成本。產品成本= ∑成本、驅動成本+直接成本

作業成本法的創立,以及其提高成本分配的準確性、提供成本信息的決策相關性、提供有意義的非財務信息、擴大成本服務範圍等特點,表明適合現代企業的成本控制體系應以作業管理為基礎;它以所有形成產品的活動為責任和控制中心,分析成本產生的根本原因,區分增值活動和非增值活動,建立最優的動態增值標準,從財務和運營兩方面評價活動的績效,不斷改變運營模式,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作業成本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壹般應用中,首先要分析作業成本法應考慮的問題,為順利實施準備充分的條件,堅持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改進成本、生命周期成本、約束理論等其他管理會計方法相結合。在實際應用中,既可以在制造業嘗試,也可以在服務業嘗試。比如作業成本法在銀行業的應用,在國際金融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銀行業的應用意義重大。作業成本法在銀行的應用可以分為戰略成本管理、產品成本核算、客戶層面利潤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關鍵及前景

作業成本法沒有固定的框架和統壹的模式,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實施目的和核算體系,在多個行業的具體應用中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在我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家戰略指導下,制造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空間巨大,但企業必須通過理論學習和模型設計獲得成功實施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知識和經驗。

壹般來說,作業成本法是壹種個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實行科學化、流程化管理的企業中,必須以客戶和工作流程為中心管理任務,即進行作業成本管理。中國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實施作業成本管理的要點包括:

(1)得到了企業高層的認可。企業領導的認可是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前提。中國制造企業對作業成本法的認識與國際企業存在很大差距。這既與不同的經濟體制有關,也與國內理論和實踐對作業成本法的認識不足有關。只有在企業領導的支持下,才能為在企業推廣作業成本法,進而進行作業成本管理創造創新條件。

(2)明確實施的責任主體。作業成本法屬於管理會計的範疇,涉及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而我國大部分制造企業沒有管理會計的崗位,也沒有負責部門,職能分散在財務、采購等多個部門。如果在作業成本法的實施中沒有具體的主管部門,可能會出現人人有責,無人負責的情況。

(3)推進組織再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作業成本核算是壹個全員實施的項目,因為作業成本核算必須明確企業的運作流程,需要全員參與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設計、基礎數據的收集和改進行動。此外,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產品間的成本再分配和作業會計必然導致對個人和組織績效的影響,受影響的組織和個人可能會抵制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因此,推進組織再造是成功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關鍵之壹。

(4)開發和應用實施工具。作業成本法的實施離不開軟件的支持。國外有成熟的作業成本法軟件,國內沒有成熟的軟件工具。目前,壹些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企業大多使用自主開發的工具來支持。沒有軟件工具的支持,作業成本法的操作和數據分析都很困難。盡快開發適合我國企業的作業成本法軟件,使作業成本法的實施規範化、信息化,並加快與企業現有信息系統的整合,是推動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電信業和IT業大規模實施的關鍵。

作業成本法的局限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業成本法也有壹定的局限性。因為它仍然提供歷史成本信息,所以必須有附加條件才能發揮決策作用。雖然作業成本法大大減少了現行方法在產品成本計算中的主觀分配,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它們。也就是說,由於作業成本法的基礎數據來源於現行的權責發生制,其計算結果必然受到折舊、開發等費用期末分配隨意性的影響。這樣,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歸集庫的正確性和客觀性就會受到影響。此外,就作業成本法的核心內容——成本歸集和成本動因選擇而言,作業成本法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雖然作業成本法還存在壹些問題,但不能說它對我們沒有借鑒意義。它不僅是壹種先進的成本計算方法,而且是壹種集成本計算和控制於壹體的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統。正如有學者所言:由於作業成本法獨有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其運用於成本管理的其他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我們可以利用作業成本法來控制和節約成本。

備註:

2008年,作業成本法的計算和管理被納入註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考試,這標誌著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