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謹慎性原則在世界各國的會計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的會計制度也非常重視這壹原則。摘要:界定了會計謹慎性原則的含義,分析了會計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應用,指出了會計謹慎性原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運用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措施。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會計實務,問題和措施
目錄
摘要壹
簡介1
壹、謹慎性原則的含義及其要求1
二、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應用3
(壹)資產使用中的定義3
(二)企業收益的使用4
(三)企業融資的運用5
三。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應用的問題6頁
(壹)主觀操作7
(2)與其他原則的沖突7
(三)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8
四。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的措施8
(壹)謹慎性原則的恰當運用9
(二)加強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9
(三)協調與其他原則的沖突9
(四)內外結合,強化約束機制10
(五)充分披露會計信息10
結論11
參考12
淺析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介紹
謹慎性原則在世界各國的會計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公司和投資者都特別重視資本保全,所以會計界願意按照謹慎性原則處理企業的資產、財務和收入。會計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最早是在1993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提出的,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這壹原則在2001新《企業會計制度》中得到進壹步發展,規定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這是《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中貫徹謹慎性原則的總體要求,使謹慎性原則在會計領域得到更大範圍的深入應用。
就謹慎性原則而言,它是會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之壹。但是,采用謹慎性原則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企業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判斷。如果謹慎性原則理解和運用不當,可能導致企業財務信息的失真和失真,這也是違背會計基本原則的。因此,正確理解和運用謹慎性原則是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和理論界高度重視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理解謹慎性原則,筆者對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事務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壹、謹慎性原則的含義和要求
謹慎性原則是會計原則之壹,也稱為穩健性原則或安全性原則,是壹項普遍的會計原則。它是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而形成的壹種會計指導思想。它要求會計人員在對某項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選擇壹種盡量不增加利潤、不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並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
。鑒於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它要求人們在會計處理時要謹慎,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盡量減少或忽略可能的收益,將風險損失縮小或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
要理解謹慎性原則,必須註意以下兩點:壹是要準確理解,不能斷章取義為己所用。第二:過度謹慎和樂觀都是不可取的。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合理應用有利於企業做出準確的經營決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
謹慎性原則不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謹慎性原則之所以有爭議,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認為它不利於決策,與其他會計原則相沖突。其實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會計信息是否有利於管理者和使用者決策,主要取決於其可靠性和相關性。從前者來看,謹慎性原則充分考慮了經濟業務中的不確定因素,並使之反映在財務報告中,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客觀、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報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從後者來看,謹慎性原則揭示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大大增加了信息的相關性。可見,貫徹謹慎性原則比不貫徹謹慎性原則更可靠、更有相關性。換句話說,謹慎性原則並沒有背離決策有用性的觀點。近年來,證券市場上壹些上市公司會計處理不穩定,導致利潤虛增。投資者以此為決策依據,遭受損失為例。
我國會計準則中的謹慎性原則有以下要求:
(1)謹慎性原則以不確定性為基礎,處理“可能”的事項。
(2)對於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項,尤其是費用和損失,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是“合理核算”,對可能發生的費用和負債既不視而不見,也不做秘密準備。“合理性”的判斷其實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3)運用謹慎性原則的目的是充分估計會計核算中風險的損失,避免虛增利潤和會計資產,保證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二、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應用
謹慎性原則貫穿於會計實務的各個方面。1993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2001新企業會計制度都規定了謹慎性原則,企業會計制度進壹步發展了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謹慎性原則,進壹步豐富了謹慎性原則的內容。下面是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應用:
(壹)在資產的定義上。
根據謹慎性原則,65438年10月至65438年10月在所有企業實施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規定》和暫時在股份公司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采用國際通行的經濟利益流入/流出法,重新界定了會計要素。《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第12條指出,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和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帶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增加流入企業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潛力,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單獨產生現金流入。在某些情況下,它需要與其他資產相結合,以直接或間接產生現金流。如果預計不會帶來經濟利益,就不能確認為資產。
根據這壹定義,資產最重要的特征是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壹項支出具有全部或者部分未來經濟利益的,可以作為企業的壹項資產;否則只能算是費用或者損失。
按照這個定義,那些由於技術進步而長期閑置的設備。或者由於某種原因不能使用的設備,如果仍然作為資產反映在資產負債表的借方,不僅會造成資產虛增,還會使對外提供的財務信息失去真實性;因此,如果壹項資產失去了固有的盈利能力,就不應該確認為企業的資產,而應該在為企業喪失未來經濟利益時確認為損失。
與以往的準則和制度相比,這壹定義既反映了資產的本質特征,又強調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對遏制資產和利潤虛增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企業收益的使用上
從收入確認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不同行業和業務的收入確認的具體原則並不完全相同,但所奉行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謹慎性原則。過高的收益會直接導致利潤和凈利潤的虛增,不僅會增加企業本身的風險,還會造成嚴重的誤導。
因此,就股份公司而言,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準則——收入和企業會計制度》的相關具體要求,不僅是企業防範風險的需要,也是真實反映其財務狀況的要求。
從謹慎性原則出發,不能高估收入,低估負債和費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短期投資取得的現金股利和利息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收回,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再作為投資收益確認當期損益。
(2)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不計入當期損益。發生債務重組損失的,確認為當期損失。
(3)到期不能收回的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科目後,期末不計提利息,將其中包含的利息登記在相關備查簿中,實際收到時沖減當期財務費用。
(5)期末前,企業應查明財產清查損失原因,按企業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後,在期末前處理。
(6)企業確定被投資單位凈虧損,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減記為零。
(7)對外擔保、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等可能產生的負債。企業的應按照規定的項目和確認的標準合理計提,計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科目。
(三)企業融資的運用
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看,會計報表分析是指以會計報表為基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預測的壹種手段。作為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在分析企業會計信息時應該謹慎。下面就幾個典型的財務分析指標所體現的謹慎性原則進行討論:
1,公司債務確認
負債的確認還應遵循《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企業會計制度》中對負債的定義,同時應註意具體相關規範的規定。負債根據產生的事實是否明確,未來還款金額和受償人的日期是否明確或能夠合理確定,可分為可確定負債和或有負債。或有負債的確認應當遵循《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的規定。“或有事項”標準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充分反映並確認預計負債,還可以有效釋放企業的經濟風險,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第四條,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企業應當將其確認為負債:(1)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當期義務;(2)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因此,如果企業存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或有事項,應及時做出判斷,以便根據謹慎性原則估計其金額,並將其作為預計負債入賬。
2.流動比率的計算
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從謹慎性原則出發,應在計算流動比率指標時扣除或根據具體情況按壹定比例扣除。因此,在分析流動比率時,需要考慮流動資產中各項目的構成。即使兩家公司的流動比率相同,現金、應收賬款等貨幣性資產在流動資產中所占比例較高的公司比存貨比率較高的公司流動性更強。另外,最好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中加入可預見的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如應收票據貼現、訴訟賠償等。
3、快速比率計算
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性的更為及時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所謂速動資產,是指流動性較強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短期有價證券投資,但不包括存貨和待攤費用。速動資產不包括存貨,因為存貨轉化為現金的能力相對較差,存在壹定的不確定性。待攤費用雖然屬於流動資產,但其流動性或償債能力很低,幾乎為零。速動比率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三。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應用都有其兩面性,謹慎性原則的應用也不例外,謹慎性原則的應用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綜上所述,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壹)操作中的主觀性
謹慎性原則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受到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影響,從而導致會計信息不可驗證。比如期末存貨計價時,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方法,如何計量確定成本與可變現凈值中的“可變現凈值”在系統中表述為“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從預計售價中扣除預計完工成本和預計銷售所需費用後的價值。如果這三個估計中有任何壹個脫離實際,就很難正確計算出可變現凈值。也不能排除人為因素對當期損益的影響和控制。
正是由於其主觀性,謹慎性原則可能被企業用作虛假減少資產和利潤的手段。
。謹慎性原則適用的初衷是合理估計存在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損失並及時確認,以幫助企業在實際風險發生前化險為夷,保護債權人和所有者的利益。但目前,它被壹些企業用作“故意”高估損失和費用的手段。
(2)與其他原則相沖突。
謹慎性原則在應用過程中與其他會計原則存在沖突。
(1)與可比性和壹致性的會計原則相沖突。可比性和壹致性原則要求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會計指標口徑壹致,相互可比,前後各期會計處理方法壹致,不得隨意變更。但是,謹慎性原則允許企業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改變核算的口徑和方法,這與可比性和壹致性原則相沖突。
(2)與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沖突。配比原則要求某壹會計期間的收入及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壹會計期間進行確認和計量,以便正確計算和評價結果;謹慎性原則體現的是,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盡量在當期確認,可能發生的收益盡量遞延或不遞延,這必然會影響企業利潤的正常計算。
(3)與真實性原則的沖突:真實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基礎,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是,謹慎性原則要求在會計實務中確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損失和費用,這顯然與真實性原則相矛盾。
(三)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具有壹致性和可比性。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的行業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在不同的地方。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交易和事項相同,就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由於各單位的經濟財務狀況不同,管理者的意圖不同,預計虧損和確認收益的具體方法也不壹定相同,導致各單位的會計信息很難具有可比性。
。
當然,謹慎性原則的運用還存在其他壹些問題,這裏就不詳細描述了。
第四,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的措施
針對謹慎性原則運用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謹慎性原則的基本要求,筆者認為應當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合理應用謹慎性原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壹)謹慎性原則的正確運用
運用謹慎性原則的利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運用的程度。過度謹慎或缺乏謹慎都會降低運用謹慎性原則的優勢,放大其劣勢,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得不到準確提示,從而在決策等方面誤導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可行的方案是找到適用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使謹慎性原則的優點最大化,自身的缺陷約束到最小。因此,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應該受到限制。在會計實務中,有必要對謹慎性原則適用的前提和條件進行限制,這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減少會計人員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由於受到約束,謹慎性會計程序和方法將主要基於客觀前提,減少了操作的隨意性,並能在壹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和避免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
(二)加強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制度》的頒布實施,打破了行業、所有制、組織和經營的界限,建立了全國統壹的會計制度,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全面協調。如何選擇適合企業謹慎性的會計政策,如何選擇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如何選擇折舊方法,如何計提減值準備,如何確認當期費用,如何使企業的資產更有效,利潤更真實,都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
。因此,會計人員既要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又要重視會計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
(三)協調與其他原則的沖突
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的沖突無法從根本上避免,但我們可以在應用過程中相互協調,努力減少它們之間的沖突。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發生沖突時,要正確處理原則之間的使用順序。在會計原則中,真實性始終占據首要地位。謹慎性原則需要在真實性原則的控制下適度進行;如果權責發生制與謹慎性原則相沖突,謹慎性優先;與其他會計原則的優先順序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2)在確定會計原則的優先順序後,需要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所選擇的處理方法和影響程度。
(四)內外融合,強化約束機制
充分發揮獨立審計的外部監督功能,強化企業內部約束機制。
雖然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制度中的應用更加規範,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難以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為了防止企業基於自身利益任意變更會計核算方法,高估虧損、低估收益,虛列成本費用,扭曲真實經營成果,以謹慎性原則作為成本和利潤的調節器,必須加強以獨立審計為核心的外部監督體系,同時強化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優化會計行為,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公允性。
(五)充分披露會計信息。
將謹慎性原則的運用與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機結合起來。所有與謹慎性原則的應用有關的、會影響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判斷的信息,都應在財務報告中充分說明,包括壹些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應用背景以及謹慎性原則的影響。
標簽
總之,謹慎性原則的全面貫徹對於補充和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解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的會計問題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這壹原則也有壹些局限性。因此,在應用中應采取壹些措施,以增加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應用中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大約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