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培訓 - 濱州衛生學校的歷史沿革

濱州衛生學校的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之初,祖國的土地上布滿了連年戰亂造成的創傷。無論是在城鎮還是農村,缺醫少藥的現象非常普遍。沒錢的有醫生,沒錢的有醫生,有錢的沒有醫療和藥品,嚴重影響了魯北平原鹽堿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貧窮、饑餓、缺醫少藥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生存的三大障礙,而醫學是最重要的。

從65438年到0958年,全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期,黨和政府非常關心人民缺醫少藥的問題,盡力從源頭上解決這個非常突出的實際問題。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它被稱為“回民區人民醫院附屬護士學校”,也就是山東濱州衛生學校的前身。學校現有教職工14人,其中教師8人,管理人員6人。在黨支部書記、校長張玉華和副校長王建新的帶領下,他們於當年9月1日正式招收了三個高學歷護理專業班(當時體制是小學畢業即升高中,高中畢業即升中學),每班40人。現在大家都知道,辦學必須要有與招生專業相匹配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這是辦學的基本條件。但這120名學生沒有校址、宿舍和教學設備,領導是老師。老師也是領導,編壹些教材。在地區領導的關懷和惠民軍分區的大力支持下,借用惠民軍分區的禮堂和聯椅供學生住宿和上課。校長親自做後勤,老師靠後勤。

有些人勤勞刻苦,克服了酷暑、嚴寒、饑餓、潮濕、蚊蟲叮咬等無數困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繼續教書育人,實現了他們美好的人生夢想。壹支粉筆,壹塊木制黑板,壹個聽診器和自制的所謂教學工具被教了。師生是那個時代的人區分出來的。

隨著學校的建立,借用校址也不是長久之計。在地委行署、省衛生廳等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學校征用了26畝土地,在濱州市渤海八路527號原校址上建起了簡陋的學校。從此,師生們有了自己的家,這個家已經存在了42年。

3月1959,11因淄博市與回民區合並,學校更名為“淄博區第壹人民醫院護理學校”。那年4月,楊文軒被調任該校副校長。今年招收80名初中學歷的護理專業學生,學制三年。

1960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年份之壹。1958招收的120三年制學生因經濟困難,縮短實習時間,完成全部課程後提前畢業。1986才換發中專畢業證。由於三年的自然災害和國際國內的影響,這時的國民經濟非常虛弱。但今年7月6日,學校和醫院分別成立,也就是山東省北鎮衛生學校成立。學校的分離對學校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沒有教室怎麽辦?沒有宿舍怎麽辦?建自己的學校,走自己的路,成了當時北鎮衛校人壹致的願望和夢想。學校在創辦階段,資金、人員、經驗都比較缺乏。總之,除了荒涼的鹽堿地和幾間立在地上的破平房,什麽也沒有。冬天,大雪封閉了土地,沒有煤可以燃燒。夏天蚊蟲叮咬,雨季到來,道路泥濘,師生需要赤腳上課。正是在這種條件簡陋、生活艱苦的環境中,師生們以高昂的鬥誌、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到學校建設中,譜寫了感人的樂章。師生團結壹心,爭天搶地,解決工人不足的問題,修自己沒有路;如果沒有井,自己造;沒有交通工具,所以把手放在肩膀上。課外活動和勞動課,周日晚自習時間往往充滿緊張的勞動場景,甚至根據學校建設的需要調整班級,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那時候學校裏只有護理專業,穿梭於校址的白大褂和青春的女聲經常在校園裏回蕩,成為當時壹道亮麗的風景。特別需要說的是,那時候的人經常吃不飽,學生家裏也沒什麽多余的。

口糧,國家致力於他們,卻不能保證學生的身體需要,更談不上營養。為此,學校號召師生發揚長征精神,勒緊褲腰帶,自力更生,克服困難。學生們經常在學校和老師的帶領下,在秋收後去地裏挖紅薯,收糧食。現在的學生可能想不到,我們當時的護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往返數百裏到孤島上采摘野生綠豆、野果等能充饑的東西,作為口糧的補充。當時衛校的人都是這樣的。他們沒有落後或掉隊。他們剛剛在魯北(山東北鎮)鹽堿澇窪地建了壹所中等專業衛生學校,後來被評為國家省部級重點。

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在壹個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的老教學點,十幾名教職工竭盡全力,克服重重困難,用三年時間為國家培養了200名畢業生,大大緩解了惠民地區群眾缺醫少藥的就醫問題。

1960期間,學校加強建設,增設中醫專業。當年9月,撤銷淄博區,恢復淄博市和回民區,學校轉入回民區。

1961年,根據國家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上級指示精神,學校決定停止招生。當年5月,趙興奎調任該校副校長。

1962年8月,宣布學校停課,二年級學生留到畢業,大量教職員工轉移,學校陷入第壹個低潮期。同年5月,趙興奎被任命為該校黨支部書記。

從1963到1966,根據毛主席的提議,中央決定在農村開展“清理戶口、倉庫、財產”的活動

以“清理工作要點”為內容的社會主義四清教育運動。在1964的這場運動中,學校恢復了招生。由於文革的影響,招收的初中學歷的護理專業學生,1968年從1965畢業。1964到1965兩年間,學校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新征用土地8畝,新建教室1000多平方米,教師人數從11猛增到28人,使政治、體育、語文、數學、物理、物理。在這1964 1期間,牟冠周調任該校校長(史稱革委會)。1965,學校新成立了三年聯社去博士專業,對緩解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64至1期間,牟冠洲擔任該校黨支部書記。

1966至1967,學校停課,停止招生。1967年2月,趙星魁被任命為該校校長(史稱革委會)。同年9月,牟冠周被任命為該校(稱革命委員會)校長。學校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低潮期。

1968年,當地衛生系統各單位組成“626”公社,學校成為這個公社的壹員。當時大隊推薦去社團的學生去醫學專業,本來是要求兩年學制的。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在1969的寒假提前畢業,回到了老家。從1969到1971,報了幾個短訓班和培訓班,但是沒有招生。1971 8月,趙興奎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

1972,學校又復課了。實行推薦與考試相結合的招生方式,招收兩年制護理專業學生。由此,學校又煥發出勃勃生機,發展迅速,進入新壹輪發展期。同年2月,王誌秀調任該校黨支部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

1973,學校恢復中醫、博士專業招生。同年3月,高素馨調任該校副校長(史稱革命委員會)。

1974,學校招收護士、醫生專業學生。同年,經上級批準,學校在惠民中心醫院設立教學點,招收護理專業學生。

1975學校新增藥學專業,招收中醫專業學生和社會組織博士。護士註冊暫停。同年,經上級批準,學校在沾化、鄒平縣醫院設立教學點,招收兩年制護理專業學生。同年5438年6月+10月,劉元祥調任黨支部書記、副主席(稱革委會)。同年5月,孟景洲調任該校副校長(史稱革命委員會)。

65438-0976由於在校人數大幅增加,除繼續加大社會醫學專業招生外,同時增加兩年制放射醫學和健康醫學專業,暫停其他專業招生。隨著學校進入快速發展的良好時期,教職工人數也增加到113,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總建築面積7260平方米。

65438-0977,國家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學校繼續招收三年制中藥學專業、醫學專業、藥學專業等專業。

暫時停止招生。同年,惠民、博興、沾化、鄒平各招收兩年制護理專業學生。

從學校停止招生的1972到恢復全國高考制度的1977期間,學校* * *招收了710名護士、中醫、醫生專業的學生。與此同時,教師的數量也壹直在增長,從最初的19增加到69。辦學條件也不斷改善,學校面積也從34畝增加到68畝;學校首次擁有自己的1200平米學生宿舍;建立的圖書館藏書15000余冊;十個實驗室的教學儀器設備不斷得到改善。為學校的快速發展積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礎。學校進入了第二個快速發展和成長時期。

1978,恢復護士招生,保留中醫、藥學招生。其余專業都關門了。1978年3月,陳得才調任該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楊寶典升任副校長。同年後,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歷屆學校黨委帶領全校師生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業創壹流,使學校各項事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到1986,* * *招收了1440名護士、中醫、藥劑師、醫士、放射科醫生和助產士專業的學生;擴大征地6畝;新建學生宿舍樓1500平方米;職工宿舍樓1800平方米;教學樓占地面積4450平方米,教室21,實驗室16。各項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從1991到1992,學校抓住國家教委、省教委對全省中等專業學校進行水平評估的有利時機,確定了“保合格、爭重點”的發展思路,集中力量,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圖書實驗樓,16標準化實驗室;改建了3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12教室安裝了閉路電視,使不同班級可以同時觀看電視教材。到1997,學校在專業設置、辦學層次、招生渠道等方面創新思路,積極適應社會需求,實現了由單壹專業向多元專業的轉變,增設了五官科醫生、婦幼保健專業,多層次辦學招收專科班,在保持全國統招人數的基礎上,招收計劃生、委托生、高職生、鄉村醫學生,形成了1999“穩定的招生規模、優化的培養層次”學校也由原來的副縣級單位升格為正縣級單位,影響力進壹步擴大,使學校進入了快速發展壯大的第三個時期。

1979年3月,張調任學校黨總支副書記、校長,是建校以來招生人數最多、專業設置最多的壹年。護士、中醫、藥學、放射科都報名了。除了護理專業的初中生,其他都是高中畢業生。學校擴建征地6畝多,總面積72.1畝,新建學生宿舍樓1500平方米。惠民教學點從招收壹個護士班增加到招收兩個護士班。

1980年5月,張訓佳調任學校黨支部書記,10年10月,鄭宏誌升任副校長。學校的專業設置與上年相比沒有變化,但招生人數有適當調整。除惠民教學點繼續兩個班招生外,鄒平、沾化、博興教學點停止招生。

1981年,* * *招收護士、中醫、藥學6個班。根據山東省衛生廳文件要求,今年首次開展教師職稱評審工作。職稱評定打破了學術界限。根據工作年限和成績,分為講師、教師、實習生三個等級。省衛生廳統壹組織命題考試,60分以上者為合格,可參加晉級。參加職稱評審的教師71人,講師11人,教師35人,實習生25人。同年6月165438+10月,張宏遠調任該校黨總支副書記。

1982中醫專業被撤銷,停止招生,只招護士和藥學專業。

1983,藥學專業被辭退。學校保留護士專業,新開設助產士專業,招收業余護士班。此後,學校壹直保持這兩個專業從65438到0985的招生規模。同年建成1800平方米宿舍樓,有效緩解了職工住房困難。65438-0985,學校在常規招生的基礎上,開始承擔區域衛生系統幹部職工培訓任務,開辦了職工護士班。期間1984 65438+2月,調任學校黨委書記,調任學校校長、副書記,任副書記。

1986減少護士招生,維持助產招生,恢復醫生招生。繼續組織區域衛生系統幹部職工培訓,舉辦在職醫師專業幹部班。

1987年4月,紀調任學校黨委副書記,李春華升任副校長。招生與1985年持平,隨後山東濱州衛生學校進入了壹個穩定快速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

從1988到1996,我們壹直在招聘護理,助產士和醫士。其中,1988至1989招五感醫師專科;1992至1995,婦幼保健專業招生;農村醫學從1992錄取到1996;從1995到1996,我們招募了皮膚科醫生。1989,1期間,陳芬調任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1989年2月,王德先調任學校副校長;1991 3月,蓋英友調任學校黨委書記;1993年2月,於大恒調任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93年4月,方被調任該校副校長。

從1997到2000年,學校在快速發展中成長。1997年8月,厲愛芬調任該校黨委書記;李友益調任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6月,1998,陸懷興和徐濤分別被提拔調任副總裁。這時,中等專業學校為了滿足所謂市場的需要,擴大招生範圍,繼續招收護理、助產、鄉村醫學專業,從1997連續招收四年制體檢技術專業;1998招收社區醫學專業;2000年增加了家政衛生、中西醫結合、口腔輕工工藝等專業。除了擴招的需要,學校還與省內外高校合作招收相關專業,並在1998與湖北省黃岡衛生學校合作招收醫士(稱“黃岡醫士”專業);1999荊門醫學院與湖北荊門衛生學校聯合招聘荊門醫學博士專業(稱“荊門醫學博士”);2000年與山西省臨汾衛生學校聯手招收醫士(稱“臨汾醫士”專業);1998以來,學校加強了與省內高校的合作。連續幾年與山東醫科大學、濱州醫學院聯合招收三年制自考成人高級護理與臨床醫學課程,與北京中醫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聯合舉辦網絡高級護理與臨床醫學課程。

2001年9月,行長李友益調任北京,由大恒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主持工作。此時,學校已經宣布合並。學校同年招收高等護理專業、遠程教育高等護理專業、全科醫學專業、沿海醫學院班、山區醫學院班、中等護理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物理診斷技術專業、口腔光技術專業等。此時的學校是濱州衛校最輝煌、最過渡的時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學校得到了錘煉,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學校學生人數達到近50個班,各級各類醫院實習生1000余人,教職工(含退休人員)近200人。學校的行政和教學部門功能齊全,並建立了新的多媒體。

教學中心功能壹流,校園環境良好,有25個教研組。與山東、河北、湖北、山西等地聯合辦學情況良好。與省內外同類學校相比,教學硬件和軟件具有教學型大學的優勢。

40年來,學校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錯落有致,柏油路平坦整潔,綠樹成蔭,景點宜人,花香特別香,處處呈現出壹派教書育人的祥和環境。全校教師在國內外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了大量專業學術論文,編輯出版了大量學術專著和國家編寫的教材,取得了多項教學成果,成為路北地區名副其實的國家省部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