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管理會計的類型比較

管理會計的類型比較

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是高校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長期以來,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作為兩門不同的學科,它們各自的職能不斷擴大。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研究內容上的交叉反映到課程教材上則是教學內容的大量重復,這種現狀不但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不利於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和職業勝任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出現將兩門課程整合為壹門課程的趨勢。筆者擬結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學科演進、當前國內主流教材內容體系與交叉重復現狀、國外主流相關教材體系安排、職業勝任能力培養期望等方面,解讀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的合並主流,以及教學方法的變革。

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內容交叉的現狀與原因

1.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內容交叉的現狀

在現行國內主流的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的教材中,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內容上的交叉主要表現在管理會計包含了成本會計的很多內容,如在預測分析中包含了成本的預測,在決策分析中包含了成本決策,在全面預算中包含了成本費用預算,在責任會計中包含了責任成本預算與控制。此外,作為管理會計主要內容的標準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顯然也屬於成本會計的內容。換個角度看,在成本會計中,也包含了管理會計的壹些內容。

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內容交叉的原因

(1)相同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

19世紀中葉後期至20世紀20年代,隨著英國產業革命的完成,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用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企業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會計賬薄之外,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此時,成本會計出現了萌芽。從成本核算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即存貨計價和收益確認。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被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現代科學技術大規模地應用於生產,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資本集中加強,跨國公司大量湧現,企業與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經營日趨復雜,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此時,管理會計增加了預測、決策方面的內容而成本會計則提出了目標成本、質量成本、作業成本等概念。

顯而易見,早期的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具有相同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筆者認為,成本核算是成本會計與控制和管理會計的***同信息基礎,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通過資源的節約集約使用、發揮成本效益,進而發揮價值創造功能和提升企業經營績效。

(2)理論研究者不斷拓展成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

管理會計的前身就是成本會計,成本會計圍繞成本這個中心主題,研究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問題;而管理會計則在成本這個主題的基礎上,為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不僅研究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而且研究企業的收入、利潤、投資報酬等各種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研究收入、成本以及投資與利潤之間的關系,以便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更全面、完整的信息,幫助企業提高成本效益或投資效益。顯然,管理會計在研究對象上雖然超越了成本,但成本在衡量決定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方面更直接、更復雜、更重要。因此,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存在諸多重復內容也就理所當然。也正因如此,壹些學者認為管理會計包含成本會計。但是,應當指出的是,管理會計對成本的研究側重於從管理的角度來研究管理成本,特別是與決策相關的各種未來成本。因此,壹般的管理會計著作是不包含傳統的產品成本計算內容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成本會計也從最初的主要研究產品成本核算問題轉而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開始研究適應管理需要的成本信息的質量和成本管理問題,並且觀察成本管理的視野不斷拓展:由僅關註絕對成本的降低擴展為既關註絕對成本降低又關註相對成本降低;由僅研究事後成本的管理擴展為全過程成本管理;由戰術成本動因分析擴展為戰略成本動因分析。成本會計的這些拓展,使得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內容趨於壹致,成為與管理會計同質的會計信息系統。所以,從歐美國家教授撰寫的教材來看,雖然課程名稱有管理會計學、成本會計、成本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等,但內容基本壹致,即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是相似或相同的課程和內容體系。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合並的優點

鑒於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存在著嚴重的內容交叉重復,筆者認為有必要將其合二為壹,即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為成本與管理會計壹門學科。這種融合至少有以下優點:

1.可以避免教學內容重復,節約教學資源

二者重復的內容主要包括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標準成本控制和成本責任會計與業績考核等。

2.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由於任課教師間協調不到位導致內容重復講解,或者都忽略不講的情況,教學效果相對較差。

3.可以提升課程地位,優化課程體系

通過整合,成本與管理會計的課程地位可以得到大大提升,從而改變財會專業學生重財務會計而輕管理會計的思維意識;同時也可以持續優化財會專業課程體系,添加新的課程,如企業內部控制學、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

4.有利於兩門課程內容的融會貫通和知識體系的完整

同時有利於兩門課程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運用和決策優化。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課程整合模式與內容體系

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模式大體上可分為板塊式結構、融合式結構和應用式結構三種類型。板塊式結構是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作為獨立的部分匯編在壹起。應用式結構主要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安排其內容體系。這兩種模式形成的結構缺乏完整性和有機性。融合式結構則是將構成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內容先進行分析研究,剔除重復的內容,然後按照它們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成本與管理會計體系。

重點參考國外經典教材成本與管理會計、成本管理的內容體系和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試圖構建成本與管理會計融合式結構下的課程內容體系。

亨格瑞等(2010)所著《成本與管理會計》(第13版)涵蓋了成本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全面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成本會計的最新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歐美各國(尤其是美國)成本會計及管理會計領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在教材中均得以體現。該教材每壹章以流線型表述,並給出更好、更清晰的解釋,公司實例取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內容涵蓋了不同產業。書中以價值鏈為主線的成本管理思想,代表了成本管理會計發展的主流和趨勢。

希爾頓等(2010)所著《成本管理》壹書的目的在於幫助讀者更多地了解成本管理在企業和組織取得成功過程中的作用。本書***5篇20章,第壹篇企業戰略基礎包括第1~3章,主要介紹和分析管理成本的重要性;第二篇作業管理包括第4~7章,利用成本管理工具來幫助讀者理解生產流程;第三篇分布成本法和成本分配包括第8~10章,討論幾種成本會計和成本管理工具;第四篇計劃與決策包括第11~15章,討論用於決策的成本信息提供和使用方法;第五篇評估和管理業績包括第16~20章,主要討論業績計量的方法。

結合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中國企業經營管理趨勢與文化背景,筆者認為,整合後的成本與管理會計內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第壹部分是基礎篇。本篇作為成本與管理會計的開篇,意在介紹壹些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以便為成本管理會計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本篇的主要內容包括成本管理會計概論、企業成本、收入和利潤、成本習性分析和本量利分析。

第二部分是成本核算篇。本篇以生產費用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為主題,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費用的核算、傳統的適應財務會計對外報告需要的產品成本計算、變動成本計算(變動成本法)等。

第三部分是規劃與決策會計篇。規劃與決策會計,是為企業管理中的前景預測、正確決策和規劃未來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預測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以及全面預算等。

第四部分是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篇。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是為企業管理中分析過去和對現在與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控制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標準成本法、責任會計等。

第五部分為發展篇。以上四篇主要涵蓋了傳統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本篇則重點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本管理會計取得的新進展,主要內容包括作業基礎成本管理會計和戰略成本管理會計。戰略成本管理會計則包括戰略成本管理、戰略決策分析、戰略目標規劃、戰略業績評價等,具體方法包括戰略定位分析、價值鏈分析、戰略成本動因分析、目標成本計算、平衡計分卡等。

伴隨整合後的成本與管理會計課程內容體系優化,同時結合教學方法變革,如結合國內外優秀和卓越企業成功經驗,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突出戰略導向價值鏈和多維成本動因分析,重點關註市場、顧客和運營流程,必將提升成本與管理會計教學效果,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背景,培養大量優秀的管理會計師。

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三者的關系

當前,理論界關於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三者重疊內容的歸屬問題壹直爭論不休。造成這種局面除了因為壹些內容確實具有學科之間的***同性外,還在於長期以來我國“大財務”與“大會計”的觀念根深蒂固以及壹些學者壹味強調自身學科的重要性,而對其它學科抱有偏見。本文擬對如何解決三學科的重疊問題,談壹點粗淺的看法。

我們認為,要想解決三學科之間的重疊問題,首先應弄清楚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概念的種屬關系,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應分別屬於不同學科層次。

財務管理屬於第壹層次,它與會計學是兩門並列的學科。二者在理論上和實際工作中密切聯系,但在本質、對象上均不相同。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所從事的具體工作包括對資金的核定、籌集、運用、收回、分配,它的目的是優化財務狀況和提高財務成果。而會計則是壹個信息系統,它不會直接和具體地參與到企業資金運動的管理中去,它所從事的是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報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提供用以決策的信息,這種信息要考慮到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的需要。因而,就區別不同學科的兩個基本因素來看,財務管理與會計是存在明顯區別的。正因為如此,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將財務管理與會計學並列列示在管理學中工商管理學科下,這為兩學科今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管理會計屬於第二層次,它與財務會計組成會計學的兩大分支。自從1952年世界會計師大會上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這壹名詞,標誌著管理會計作為壹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正式形成和得到人們公認後,導致了現代會計被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隨著系統管理學派、權變管理學派、信息經濟學、代理人理論、行為科學等新興管理學說被引入管理會計,使得會計與管理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內容更加豐富,技術方法更加先進。事實已經證明,管理會計的確是作為壹個與財務會計相異的學科發展起來的,而且世界上許多會計組織也都成立了專門研究管理會計的專門委員會,這說明大家的認識是基本壹致的。因此,目前少數學者認為管理會計不應單獨存在的看法是不妥的。

成本會計屬於第三層次,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壹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其中,成本核算的結果要用於資產計價和收益確定,並且成本的形成、積累和結轉的整個程序要納入以復式記賬為基礎的財務會計框架中,由此,成本核算部分被公認為財務會計的七種專業方法之壹。而根據成本數據所進行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內容,是為企業管理當局內部決策提供依據以及對內部人員進行業績評價,顯然屬於管理會計的範疇。因而,整個成本會計就分屬於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