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開始,我校註重語文教育的研究,促進青年骨幹教師的自我修養,繼承和發揚了60年代“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提前寫作”的教學經驗,使盧曉文學社的教育經驗有序化、系統化、科學化。因此,我校以“大語文”教育研究為重點,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向上海市教委教師教育處、科研處申報,成為市自培基地和上海市教育研究課題。回顧兩年來的實踐,主要是:①確立壹個目標,②把握兩條途徑,③把握三個關系,④註重四個策略,⑤強化五個環節,⑤把握六個實踐,⑦落實七項措施。
首先,設定壹個目標
根據松江區九五教育發展目標,我校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靈魂,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協調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精神。“基於我校爭創上海郊區壹流小學目標的實際情況,我們決定以‘大語文’教育研究‘自我培養實驗基地’推進師資隊伍建設,讓教師在大語文研究過程中學會根據目標設計行動步驟,然後壹步壹步實施,不斷嘗試和實踐,不斷接近和實現新的教育研究目標,從而達到培養師資隊伍的目的。同時,我校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按照實事求是、按需培訓的原則,對教師進行學歷和崗位知識培訓,使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學習,集體攻關、共同努力,形成解決教育實踐中問題的整體合力,形成壹支能夠實施素質教育、理論聯系實際、學科齊全、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第二,抓住兩個途徑
為加強自訓基地建設,我校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壹是緊緊依托區教師進修學院(校)。在他們的指導下,我校努力完善“大語文”研究實施方案,並組織相關專家和專家進行課題論證。在他們的指導下,我校語文教育研究實行了“分步實施——單獨推進——分層次要求——分塊滾動”的輻射策略,幫助學校解決了語文教育研究的認識問題和自訓基地建設中的諸多策略和技巧問題。二是學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力量,加強“自訓”基地建設。(1)學校修身。優化自我培訓環境,強化自我培訓機制,規範培訓工作,轉化自我培訓矛盾,強化自我培訓方法,凈化自我培訓心態,從而達到培訓教師的目的。(2)教師的自我修養,為了可持續發展,教師學會自我認知、自我參與、自我修養、自我鍛煉、自我激勵,齊心協力,逐步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狀態。
我校通過實踐研究,試圖將兩所大學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其結合效率,即將進修學院(校)所學的知識和理論運用到學校的教育(學習)實踐中,同時通過不斷的篩選、優化和推廣,使工作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和做法具有科學性和規範性。
第三,把握好三個關系。
在我校自訓基地建設中,要正確把握“師德與業務並重、教育教學兼顧、教學與科研相統壹”的關系。積極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1)師德與業務並重。我校實施“大語文”教育科研培養壹批骨幹教師,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養,以及較強的業務能力,在師德師風和教學業務上起到示範作用。教師教書育人,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有深厚的知識和文化修養,在教學工作中起到答疑、咨詢的作用。
(2)兼顧教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教師不是老師,而是教育專家。他不僅能做好班主任(輔導員)工作,還能管理好輔導班團隊,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努力推動“語文”教育的實施。同時能夠努力提高課堂教學40分鐘的效率,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能力和成績,努力實現雙豐收。
(三)教學與科研的統壹。青年教師在認真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要關註教育科研的專題,在研究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論和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兩者有機統壹,相輔相成。作為管理者,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該是全方位的,老師應該鼓勵他們全面發展。
第四,註意四個策略。
我校以“大語文”教育研究為抓手,推進師資隊伍建設,註重教育策略研究,嘗試探索“掛起來、接起來、內化起來、投射起來”的新策略。
(1)所謂“掛靠”,就是我們的“大語文”教育研究以區師範學院為指導,與中央教科所、上海市“小語種協會”、上海市教師培訓中心、上海市教育學院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研究課題掛鉤,爭取他們的支持。聘請上海師範大學吳立剛教授、中央教育研究所張天若副研究員、上海市閔行教育學院特級教師吳愛光為顧問,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
(2)所謂“橫向聯系”是指橫向聯系。我校在實施“大語文”教育研究中進行橫向聯系,先後聯系了南京長江路小學、上海市實驗小學、山東福山區、浙江杭州小學、上海市“雙軌”識字教學研究單位,了解教改動態,學習教改經驗,參與課題研究,* * *共同探討教育規律。目前,上海市小語種協會會員4人,學校成為上海市小語種協會會員,中央教育學院農村作文教學課題組成員3人,松江區教育導師組成員4人,學科中心組成員8人。
(3)所謂“內化”,就是個人認同學校“大語文”教育研究的價值觀和實踐標準,作為自己語文教學改革的壹部分,分為三個階段:
(1)色調。我校集中力量宣傳,形成聲勢,通過話題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使老師、家長、學生逐漸匯聚起來,形成整體合力。
(2)同化。是指讓教師接受和吸收“大語文”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實施方案、步驟和方法,組織力量參與研究項目。
(3)內化。在同化的基礎上,使教師內化,把“語文”教育的研究作為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技能練習,以此推動整個教改實驗,同時凝聚教師的心,在課題研究的旗幟下,鼓勵他們承擔子課題,積極嘗試研究。
(4)“外推法”是指我校在實施“大語文”教育研究中,還具有對外輻射功能,即推廣自身實施中總結的經驗。
(1)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循序漸進,逐步推廣。
(2)單獨推廣——各條線、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重點推廣。
(3)分層次要求——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
(4)街區滾動——以本校為中心,不斷向外界輻射,形成滾動態勢。
通過對四種策略的學習,教師的自主學習和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加強五個環節
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實施素質教育“大語文”教育研究的關鍵。所謂師資培訓,就是學校依靠自己的教育骨幹培養教師,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去實踐,努力在“大語文”教育活動的實施中少走彎路,提高科研效率。為此,我校加強了五個環節。
(1)學會提問。
也就是說,教師要學會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大語文”的教研活動中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問。比如老師問什麽是“大語文”,為什麽會提到“大語文”,它和“小語種”有什麽區別?如何開展“大語文”教育研究?“大語文”教育研究與素質教育有什麽關系?這樣的問題促使教師去尋找資料,積極思考,開展壹系列的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2)學會假設。
我們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請各位老師在研究中獻計獻策,提出許多實施“大語文”教育研究的金點子、好方法,為實施方案的完善做出貢獻。如果有人認為:“大語文”是校內外聯系、課內外協調、各學科滲透、外延擴大的“大語文”;也有人認為“大語文”是人文的、工具的、基礎的科學,是“看、聽、說、讀、寫、思、詞、句、段、篇”立體滾動、內涵豐富的“大語文”。根據老師們的不同意見,我們進行綜合分析,選取比較有效的意見納入方案,供大家參考、學習和實踐。
(3)學會解決問題。
所謂解決問題,就是學校的老師圍繞自己的問題,在方案設計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實驗、探索和總結。為此,我們學校每個年級都由壹名年級組長承擔。比如中山小學各年級“大語文”教育研究子課題列表:
等級
團體領袖
子主題內容
參與者人數
結束時間
成就的形式
壹個
Xi鴻群
大量閱讀,提前讀寫。
八
99、6
論文
二
許婧
大量閱讀和寫作
八
99、2
論文
三
尹誌瑞
作文教學研究
八
99、6
論文
四
謝江峰
“以讀促寫”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10
99、8
論文
五
薛春紅
“大語文”教育的原則
九
99、2
論文
六
袁躍進
“大語文”課內外聯系策略研究
九
99、6
論文
這些子課題並不僅僅停留在方案中,而是被每壹位教師所接受和吸收,並在教學實踐中付諸行動。我們采用“以點帶面滾雪球”和“鼓勵式”強化的方法,鼓勵教師投入。壹般的操作方法是:
(1)學習《大語文》的教育理論,研究自己的設計方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尋找相關理論支撐。
(2)根據這個觀點,集體備課,集體討論提高,形成比較合理的方案,推薦壹人“試教”,然後集體分析。
(3)輪流上課,即在上課的基礎上,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中把握同壹本教材、同壹種教法,如何體現自己的獨特風格,努力找到“不同教材、同壹種教法”、“同壹本教材、不同教法”等幾種教學模式,促進每壹位教師都有“學—練—再學—再練”的上升機會。
(4)最後,分析評價。下課後,我們請課堂參與者談談上課的意圖,方案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育機智和教學策略的運用。然後我們推薦壹個老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課(提前做壹些充分的準備,熟悉教材、教法、語文,尤其是這個題目的核心要義)。)。在評價過程中,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不足,提出希望;既要評價理論,也要評價實踐,尤其是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不僅要評價教學模式,還要評價教育機智、教學策略、教學風格,堅持實事求是。最後,讓每個參與的老師談談經驗和感受。這樣教學互相學習,從實踐中學習理論和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最後又回到實踐中來檢驗其科學性。
(4)學會審題。
學會試題是每個老師的基本功,也是每個老師在實踐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才能不斷上升,不斷進步。
所謂檢驗,是指不斷驗證教師在語文教育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歸納方法和具體操作,還原到具體的語文實踐中,驗證這些事實、經驗和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可以提高語文教育研究的效率。
(5)學會總結科學經驗。
科學的經驗總結是經驗總結的最高境界。在總結壹般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邏輯理性分析,揭示經驗的本質、主要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這種總結,各種教育經驗被提升為教育理論。因此,在實施“大語文”教育研究活動中,我們讓教師學習“經驗篩選法”,即從實踐經驗中學習“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維過程。是壹種旨在優化“大語文”教育研究過程的研究方法。
(壹)組織力量提出研究計劃。分析總結優秀的教學經驗,如分析朱榮芬的“五步”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研究其優缺點,進而確定其研究計劃。
(2)組織力量實施計劃。根據研究計劃,我們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實施這壹經驗,即有目的地將備課活動中的這壹經驗反映到大語文教案中。
(3)組織分項強度評定。比如組織有經驗的老師對課外閱讀教學現場做壹個系統的調查評估,讓每壹個老師也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
(4)優化組織力量。根據調查評估,對原有成果進行淘汰、發展、優化,現已形成“五步走”教學模式:
目標導向→導讀→自主閱讀遷移→質疑創新→積累應用。
今天特訓研究中心的課題是:“尋找課內外閱讀教學的交匯點,讓學生學會動起來,學會自主學習。”
(5)組織力量反復篩選。我們將把朱榮芬同誌的課外閱讀教學經驗回歸到實踐中進行驗證,力求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實現“實踐-理解-實踐-認識”的第二次飛躍,讓教師學會提煉經驗、驗證經驗、總結經驗、運用經驗。
六、做好六項實踐
教育實踐是指學校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教育影響的活動。本課題是指語文教育中教師的“聽、說、讀、寫、寫”活動。實行整體設計分步實施、分級要求、分類指導、單獨實施、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教師隊伍自身建設。
(壹)分步實施
所謂分步實施,是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條件和原教育(學習)現狀,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研究活動。
第壹步:我們以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為出發點,節約時間,保證孩子有自由閱讀的時間。為此,我們采取了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輪流講課、公開課、組織評課等壹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課堂效率,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持續了壹個學期,讓每個老師都積極參與。)
第二步:在優化40分鐘課堂效率的基礎上,以課外閱讀和延伸閱讀模式為重點。我們采取了“以點帶面”的方法,即在每個年級找壹兩個老師做帶頭人,讓他們根據教材的實際情況進行延伸閱讀的實驗,然後我們組織骨幹聽課、評課,分析總結成某種“延伸閱讀”的模式,最後組織力量推廣,讓廣大老師有個榜樣,趕上方向。現已形成
擴展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