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害癥狀:急癥型。急癥型具有發病迅速、癥狀明顯的特點,藥害癥狀在施藥後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如葉傷、根傷,葉片出現斑點、穿孔、焦慮、卷曲、畸形、枯萎、發黃、失綠、白化等。根短期肥大,根毛稀少,根皮變黃,變粗變脆,腐爛等。
慢性型。慢性型有壹定的潛伏期,阻礙作物生長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使產品風味變差。
剩余類型。殘留型具有作物當季不發生藥害,但土壤中殘留的化學物質對下壹茬作物造成危害,導致下壹茬作物不發芽或發芽晚,影響正常生長,更有甚者爛種爛芽。
除草劑傷害的原因:
壹是農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如在除草劑產品二氯喹酸中添加價格低廉、活性高的藥物成分,對後茬作物有安全隱患,用於稻田除草時對當季水稻安全,但可導致後茬蔬菜作物如番茄、大白菜的藥害,嚴重時導致作物絕收。在用藥高峰期,不法商販銷售假藥,以次充好,會導致毒品危害。
第二,除草劑使用不當。比如壹個噴霧機噴多種除草劑,誤把除草劑當農藥用,除草劑用錯對象,除草劑用多了,反復噴,導致除草劑傷人。
第三是吸毒對環境的影響。溫度、天氣和土壤濕度等環境因素影響植物毒性的形成。比如大風天氣,噴灑會對附近敏感作物造成藥害。
藥害發生後的補救措施:分析藥害發生的原因,采取科學的預防措施,減少除草劑藥害的危害。
第壹,當除草劑藥害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時,應盡快采取措施解毒。結合澆水,可以用清水沖洗有毒植物,降低藥害。對於壹些遇到堿性物質容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劑,可以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鈉稀釋液對作物進行噴洗,效果較好。
二是加強現場管理。對有藥害的作物田應加強管理,采取增施化肥、科學灌溉、精細修剪或去除受損部位等措施,恢復受害作物的生理功能,促進作物健康生長,減輕除草劑藥害對作物的危害。
三是促進作物生長。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如赤黴素、促生長因子等。此外,葉面噴施1% ~ 2%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抗藥害能力也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