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習弟子規就是在生活中,在言行中貫徹聖人的教導。學習弟子規則不僅是壹個提升個人修養的過程,也是壹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成為和諧社會。學完弟子規則,明白了很多道理。面對它,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進則孝”、“出則孝”、“誠”、“信”、“泛愛”、“善”、“不遺余力學文學”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道德體系,其核心是做人之“道”。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反復閱讀了蔡禮旭的《快樂人生》,越讀越覺得這的確是壹本人生智慧和人生的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自然運行規律。“德”就是教會人類如何在不違背做人原則的前提下,遵守自然規律。其本質是五關系:父子親,君臣義,夫妻異,老幼有序,朋友守信。它教我們如何修身養性,按照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順序。不修身養性,就不可能治國平天下。
第三章:中國是壹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是感恩善良,尊老愛幼,真誠待人...這些優良傳統從古到今都廣為人知。當妳讀《弟子規》時,妳似乎置身於文明和做人的道德大道之中。諸德孝為先。孝順是做兒子的本分,但我經常以大線講究孝順,從不講究小。《弟子規》只是告訴我們,孝順必須從小事做起,孝順要壹直在,不是壹時壹念。
第四條:“我要報恩,但我要忘怨。我怨短,我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雲:“被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弟子規》讓我們懂得感恩。感激那些給我們生命、知識、衣食、庇護和批評的人。永遠把對別人的愛記在心裏,學習別人的美德。提升自己,感動別人。看完《弟子規》,我發現我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或者我認為正確的言行,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原則,但它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生活的表象,而是生活的本質。人生最重要的是人品。想做什麽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才是照耀靈魂的永恒陽光!在認真閱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腦海中的塵埃。
第五章: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既然意識到現代家庭教育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入手,進行彌補。讓我們培養的學生步入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為基礎的。其中,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壹棵大樹,只有根紮得穩,才會枝繁葉茂。做人,只有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壹個擁有謙遜、尊重、善良、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壹樣,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力,是不可能創作出壹幅優秀的作品的。如果他不知道做人的基本原則,按照自己的意願武斷行事,他就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我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學習了《弟子規》後,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把這份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壹點,從我們的班級教育中壹點壹滴幫助每壹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六章: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記》等傳統思想,尤其是在行為方面。所謂弟子規矩,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最初,這本書被用作兒童啟蒙讀物,其效果與《聖紫晶》差不多。但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部經典是合適的。尤其是現在社會道德失範,仁人誌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和人文關懷,創造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學習經典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