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是不是每個家庭的長女都是最辛苦最吃虧的?

是不是每個家庭的長女都是最辛苦最吃虧的?

大部分家庭大姐是最辛苦的,因為要照顧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是窮人家的孩子,大姐會挑起家庭的重擔。女兒已經考上大學,沒有錢,出去打工養家。她不願意坐50分的公交車,壹天吃兩頓飯,借1000元送她回家,慢慢還賬單,穿20元起的衣服,給媽媽買400元起的羽絨服。這就是姐姐,孝順父母。

我也是家裏的長女。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作為家裏的長女,她從小承擔的責任就比兄弟姐妹多。而這種責任會在妳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延續下去,讓妳成為壹個負責任的人。也有助於妳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結婚後更容易成為家裏的主心骨。

我五歲多就照顧弟弟妹妹,還幫媽媽做飯。在我七歲之後,我開始學習搟面。因為案板太高,我不得不站在凳子上滾它們。我還修補了衣服上不顯眼的地方。所以和弟弟妹妹相比,我的上場時間有限。

尤其是父親去世後,家裏幾乎壹半的責任都壓在了我的肩上。家裏的米、面、油、煤都是我負責買的。後來,我和老公在弟妹結婚上學的時候,幫媽媽應付壹切。

雖然我吃了很多苦,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成為家裏的老大。正因為如此,我享受父母的愛最久,最多。每當哥哥姐姐回憶往事,我的故事也是最多的。

我的兄弟姐妹結婚後都很尊重我。只要我的弟妹把什麽都當成自己的事情,全心全意去做,我沒有足夠的錢給兒子買房,我的弟妹都全力支持。侄子侄女,侄子或上學或工作的人,只要回家第壹次來看我。現在哥哥姐姐壹起照顧老母親,我很滿足,也很開心。

不是每個家庭都這樣,只能說是這樣,尤其是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更明顯。不僅是大女兒,大兒子也應該是。比如家裏生活條件不好,作為大女兒,自然要幫父母分擔工作,幫助弟弟妹妹。如果從虧損的角度來說是虧損的話,他們作為老大的孩子會付出更多,但是因為年齡大,得到的會更少。當然,凡事不能壹概而論,和上面相反的家庭情況也不算少。至於便宜吃虧,就看父母的處事方式和兄弟姐妹之間的態度了。總之,不管是長是小,不管是吃虧還是哭鬧的孩子吃糖多了,不在乎的人都得承認自己在受苦。

綜上所述,兄弟姐妹之間,不管誰輸的便宜,都是奶同胞,沒有輸在那裏的虧!又不是天壤之別,不用天平測量!

是的,當然,我也同意並欣賞失敗是壹種福氣。

每個家庭中的長女永遠是最辛苦最吃虧的壹個?這個不能說,父母辛苦了,壹個家庭作為老大幫父母養家,做家務是應該的,因為都是我的親人,家裏沒有損失!

是不是每個家庭的長女都是最辛苦最吃虧的?

題目就是這麽說的。我支持妳的觀點。結合鄰居家的家庭情況分析,確實有這種傾向。這應該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條件有關。現在大女兒吃苦的現象並不明顯。

結合自己的情況,正如題目所說。

我們有六個兄弟姐妹。我有壹個哥哥,壹個二哥,壹個妹妹,壹個弟弟。我出生於1955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國民經濟條件還比較落後,全民生活水平比較困難。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農村孩子上初中還是挺好的。當高中生很好!大哥初中也沒畢業。因為家庭困難,他需要分擔家庭的責任。十七歲那年,他外出打工當臨時工。

二哥也上了幾個月初中。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他十五歲輟學加入生產隊,當了壹名牧羊人。後來縣獸醫站招收培養獸醫學生,二哥去招學獸醫。

二哥十八歲應征入伍。大哥結婚後,分開住在另壹套房子裏。

那時候家裏只有父親壹個人打工掙厘米。我母親身體不好,患有冠心病。況且弟弟妹妹們還小,需要媽媽的支持和照顧。我媽沒時間參加生產隊。旅裏雖然照顧軍屬,但三頭百的工作點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什麽問題。

期間妹妹真的很痛苦。因為家庭困難,她掙的工分少,每年需要從生產隊拉錢。十多歲的時候,姐姐開始幫媽媽做家務,學做鞋襪衣服。妹妹壹天沒上學,壹直跟著爸爸在生產隊幹活。結婚多少年了,她還記得給我們做鞋襪衣服。

我來的時候,姐姐結婚了,爸爸壹個人在家掙工分。我比較笨,家裏條件也不好。十五歲的時候,我幹脆輟學去參加勞動掙工分。

後來父親被公社錄用,參加了修建水庫、治海河建設工程的公社民工的餐飲工作。工作幾十年,壹天掙12分,還管過飯。我也參加了勞動,成了農民工,還得了滿分。在生產隊18歲之前,我只能掙和女人壹樣的厘米,壹天8毛錢。

我和我爸每天掙12分,不用兩個人吃飯。我也是個吃貨,每餐壹根高粱面都吃不飽。就這樣,我們家從此翻身,年底生產隊結算,我們家第壹次拿到了200塊錢!哇!那時候每年年底能拿到錢的都是好戶!

我的姐姐和哥哥趕上了好時光。兩人都是高中畢業,卻沒有達到預期,沒有高考就上了大學。不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他們參加。好好努力!

回想起來,我的六個哥哥姐姐,真的屬於我姐姐最吃虧,其他的還在初中高中,都上了幾年學。只有妹妹壹天沒學習!好悲傷的姐姐!

我姐姐沒上過學,但她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姐夫是老師(現已退休)。他們三個孩子,兩個兒子是大學生,女兒高中畢業。現在都是國家職工,單位幹部。

現在,姐夫和姐姐都有退休金,兒女都很孝順。祝妹妹健康幸福!家庭幸福!

不壹定,我婆婆的大姐是長女,但她是個特例,不但不吃虧,還總是占便宜。

公公婆婆從外地來寧夏,過得很苦。我公公在國營工廠當工人,幹著最辛苦的活,而我婆婆沒有工作,經常賺點小錢幫周圍農村的農民補貼家用。那時候孩子多,日子特別緊。但是公婆壹直省吃儉用供我姐上學,供我姐師範畢業,我姐也當了工廠小學的老師。

上世紀8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廠裏有人下海經商,我姐急於圓夢,以為“壹夜暴富”的神話就發生在自己身上,竟然不顧丈夫的反對,辭職做服裝生意。當時公公婆婆都有壹萬塊錢,大姐來借。公公婆婆借給她錢,答應等她兒子結婚了再還。

小姑做生意好幾年了,不知道有沒有賺到錢,但是公公婆婆找她要錢給兒子媳婦結婚的時候,她壹直推脫,不肯還錢。沒辦法,她哥結婚的時候連彩禮都出不起,所以家裏壹直有矛盾。後來她四十多歲的時候,她姐又離婚了。她經常住在她母親家或她結婚的姐姐家,經常向她的兄弟姐妹要錢。平時只出去打麻將,不幫家裏。

即使是現在,她也是這樣,總是伸手向家裏借錢,還不了。我向兄弟姐妹借過錢,從來都是“肉包子打狗,不還”。所以,在世界上,並不是所有家庭的長女都吃苦,有的把父母當成“搖錢樹”和“舒適區”。不過,這樣的長女畢竟是少數,也不足為奇。不是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嗎?如果妳沒有輸,妳可能得不到祝福!

我的小學同學大秦就是這樣壹個為家庭付出最多的大女兒。

大秦來我們班讀三年級的時候16歲。因為她是壹家之主。

她父母生下她後,又生了三個女兒,最後在第五胎生了壹個男孩。

她的父母是農場非農單位的職工。家裏嘴大嘴寬,家裏壹堆孩子,家務沒人管;他們讓才上小學二年級的大秦輟學在家帶弟妹做家務。

直到大秦的弟弟開始上學,父母才要求她返校。到這個時候,她已經離開學校七年了。

那天班主任把大秦帶到我們班,說這個同學要進來,妳多幫幫她。

我們驚訝地看到她長這麽高了,胸部也開始發育了。這麽大的姑娘還來當我們的同學。

壹開始,大秦壹下課就跑了出去。後來我們得知她去找她哥哥了。她的哥哥在我們學校壹年級。她要照顧他上廁所,看有沒有人欺負他。

偶爾她哥哥會來我們班找大秦,哼哼唧唧的跟姐姐膩在壹起,就像壹個黏糊糊的孩子。調皮的男生起哄,說妳還沒斷奶,要餵奶...

有壹天上課的時候,大秦的哥哥又來了,在我們教室後門哭,給我姐打電話說褲子濕了。

教室裏爆發出壹陣笑聲。老師生氣地說,*大秦,妳是來上學的還是來照顧丫的??沒等老師說完,大秦滿臉通紅,沖出了教室。

大秦學習很努力,但顯然他很努力。估計之前學的知識他都忘光了。雖然我很好學,也很會提問,但是每次考試我總是落後。有同學看不起她,說大秦只高不腦,是個大笨蛋!

下課了,放學了,我們喜歡壹起玩跳繩和踢毽子,女生都喜歡玩。看得出來大秦也想玩,會來和我們玩壹會兒。但更多的時候,她在玩的時候,就像想起了什麽似的跑開了,說要回去工作了。

就這樣,大秦在我們班上完了小學。然後我家就搬離了農場,再也沒見過大秦。

直到幾年前,我偶遇小學同學李琳,聊起了我的童年。我們自然就想起了我們大同大學大秦。

大秦小學畢業就沒上學了。在農場找了份臨時工,壹邊賺錢壹邊照顧家人,兩三年後嫁了人。

娘家負擔很重,加上自己的大秦,還是不能為自己而活。她時不時總會有事找大秦,大事小事都需要他們的幫助和建議。

李琳說,大秦是她家的執行家長,是她父母壹生的特別助理。雖然她自己現在也是奶奶了,但也不能傷了她的心。

以前,多子女家庭的長子長女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他們是無名英雄,是全家的英雄。

(網絡供圖,侵可刪)

我是家裏的長女,我覺得我是最辛苦的人。不能說吃了虧。我願意為我的弟妹捐款。只要家人好,我就好。

15歲之前生活在農村。那時,農村壹貧如洗。除了吃的玉米、穿的衣服等基本生活用品,家裏幾乎沒有別的東西。我可以想象這對壹個七口之家有多難。

從我幾歲開始,我就照顧我的兄弟姐妹,和他們壹起玩。我的衣服整天都很臟,因為水很遠,我幾乎不洗衣服。我也幫媽媽做飯,幹農活。我真的什麽都搶著做。

記得上學的時候,人家給了我壹塊糖,我不想吃,就拿回家給妹妹吃了。即使在工作之後,我仍然把兄弟姐妹的需要放在心上。誰有什麽困難就幫忙解決,解決他們的問題,讓我安心踏實的生活。

我的人生經歷可以說不亞於電視劇《傻春》裏的故事情節,我的苦難和悲傷也不亞於傻春。傻春是電視劇中塑造的壹個傻大姐形象。家裏人傻傻的只知道大女兒,好像太普遍了。

這種對娘家的執著,不計得失,堅持了50年,以後也該休息壹下,重新為自己而活了。

應該是我們70多歲的普遍現象。做壹個大姐姐或者大哥哥是最難的。

首先,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都在忙著溫飽,經濟也不好。在農村,生產隊不得不努力工作來賺取工分,生產率很低。壹個家庭幾個人做不了分生產隊的任務。只有當老板,才能賺工分,才能幫助家庭。壹家人能吃飽,不被別人看不起。

其次,那時候我們對學校也不太重視。7O年代後期,學校老師很少。記得我們學校壹個教室三個年級,壹個老師壹上午教三個年級,教育下。全村上學的人不多,閑散的人只好去農村打工或者去縣城做瓦工。記得妹妹有幾天不能上學,父母也沒讓她去上學。農活和苦活都不缺。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在減少,重視教育。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想落後,學校裏的教育也提高了。農村農業機械化,辛辛苦苦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重視教育,社會才能發展。時代新人要跟上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