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濰坊民間藝術網濰坊文化景觀

濰坊民間藝術網濰坊文化景觀

三、濰坊獨特的既有文化景觀:多元元素並行1,與時俱進,豐富文化——國際風箏藝術節;

濰坊自古就有春天放風箏的習俗。1984當地政府發揚這壹優秀的民間文化傳統,倡導舉辦國際風箏節。當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新加坡、日本、前聯邦德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有17個風箏團體。

第壹屆風箏俱樂部於4月1984在濰坊體育館舉行。濰坊風箏協會會長鄒立桂、美國西雅圖風箏協會會長大衛·傑克利在開幕式上致辭,12000名風箏愛好者參加了開幕式。下午,各風箏團體和隊伍進行了放飛表演,近65438+萬觀眾到場觀看。會後,近百家國外新聞機構和45家國內新聞機構對本次風箏會進行了報道。濰坊,原本在國內外並不知名,隨著風箏會的舉辦,壹下子出名了。從那以後,每年四月初,濰坊都會舉辦國際風箏會。規模越來越大,規格越來越高,內容越來越豐富。因為這個風箏節,濰坊成為了世界風箏之都。2.風光旖旎,旖旎多姿——千裏民俗風情的綜合旅遊區。

濰坊不僅是世界風箏都,也是壹座新興的旅遊城市。這裏屬於齊故裏,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手工藝品馳名中外,小吃特色鮮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和現代民間藝術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古城青州歷史遺跡豐富,“三山相連,青山如畫”的雲門山、佘山、劈山就在這裏。雲門山是著名的古跡,山頂有雲門,遠處有掛鏡。曾有“強光壹點通南極”的詩句;雲門山下的壹處山崖上刻著壹個大大的“壽”字,叫做“雲門獻壽”。駝山有壹組隋唐時期的摩崖石窟造像,藝術精美,保存完好。北宋的範公亭、範公權,明代的橫王府舊址石坊,清代的木偶園,都各有風格。國家森林公園仰天山的地下洞穴長達數百米,是中國北方最長的洞穴。晚清家族園林建築——渭城萬園,布局精巧,兼有南北園林藝術之長,並有“揚州八怪”之壹鄭板橋的繪畫、石刻等多處。臨朐沂山,森林茂密,景色雄偉,被譽為“東方泰山”。老龍灣風景優美,四季恒溫。石門坊秋天的紅葉沁人心脾。山旺,號稱“萬卷書”,古生物化石豐富。目前已發現10多類400多個品種,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被國務院定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諸城龍骨溪出土的恐龍化石舉世矚目。青州龍興寺佛像遺址的發掘是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壹。寒亭楊家埠木版年畫是中國木刻的三大發源地之壹。濰坊紅木鑲銀漆器在中國獨樹壹幟,仿古青銅器、布制玩具、核雕、紅綾硯臺等工藝品制作精美,享譽海內外。高密拋灰年畫、剪紙、泥塑等民間藝術獨具特色,深受人們喜愛。濰坊是中國風箏的發源地之壹。1984壹年壹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

濰坊的“千裏民俗旅遊線”是獨壹無二的。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各種特色遊。有五條主線。

第壹,民俗旅遊線。以濰坊國際風箏俱樂部為龍頭,以“千裏民俗旅遊線”景點為依托,根據遊客的不同要求,開展特色旅遊。包括風箏之旅、情感鄉村之旅(主要是體驗農家生活)、民間藝術之旅、化石探索之旅、書法之旅、風味美食之旅、名勝古跡之旅等。

第二,觀光旅遊線路。青州和臨朐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主要景點,包括雲門山、陀山、玲瓏山、田陽山、甌源、範公亭、嶧山、石門坊、老龍灣、山旺化石和青州博物館。

第三,娛樂遊線路。以華福遊樂園、金寶遊樂園、福巖山旅遊度假區、長樂寶石城為主體,通過綜合開發,建成現代化設施齊全,集觀光、度假、娛樂、休閑為壹體的旅遊娛樂中心。

四、以濰坊北港為龍頭的海上旅遊。主要包括海上觀光、娛樂和海上運動。吃、住、行、購、娛六大要素基本匹配。

五是以農業高新走廊為龍頭的田園生態旅遊。濰坊至壽光已基本建成。濰坊至青州、濰坊至諸城、濰坊至昌邑也在逐步發展。

山川壯麗,民風淳樸,風箏飛揚。外國遊客可以盡情享受當地獨特的文化。濰坊李倩民俗旅遊線將會給遊客留下美好而難忘的記憶。3.手工藝眾多,文化內涵濃厚——傳統多樣的民間手工藝和傳統習俗;

濰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工藝,如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普惠年畫\臨朐石\仿古青銅器\濰坊紅木嵌銀\剪紙藝術\聶家莊泥塑玩具\臨朐鐵花\高密三絕\桃酥\北城村滿族風情等...簡單說壹下吧。

像濰坊高密的拋灰年畫,全國獨此壹家。畫稿完成後,畫師用柳條炭條畫出草稿,然後用繪圖紙在草稿上擦拭、臨摹。壹個草稿可以保存好幾次。因為這壹招,也叫“除塵”。撣完稿子,手繪,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畫。拋灰年畫起源於明朝初年。創始人是北鄉公婆廟村壹位姓王的民間藝人。他最初的作品大部分是雕像和墨絲網花。乾隆末年,越來越多的人制作年畫,並在李家莊、趙家泉和杜家官莊設立了作坊和畫店。到了晚清鼎盛時期,畫壇專家異軍突起,發展成“老畫”和“紅貨”兩大流派。《老擦畫》繼承傳統畫法,仍以畫水墨畫面為主,畫風典雅。雖受新畫派沖擊,但決心不改初衷,自制明言:“墨屏,墨屏,清臺。老婆不喜歡,老頭奉承。貨賣知主,各有前程。”“紅貨”,大膽借鑒天津楊柳青年畫、魏縣年畫的用色,接近紅、綠,使作品呈現出絢爛、繁盛的特點,壹時間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藝術家們還自己寫歌謠,宣傳自己的成就:“紅綠大張旗鼓地畫出來,在市場上賣得很好,掛在農民的墻上,吉祥興旺。”

和楊家埠的木版年畫壹樣,楊家埠村在濰坊市區東北15公裏處,以豐富的木版年畫而聞名。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末,盛於清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三大著名民間年畫之壹。清朝乾隆年間是楊家埠年畫的鼎盛時期。當時楊家埠村有“畫店數百家,畫數千幅,盤數萬盤”的說法,年畫銷量每年都達到幾千萬張。除了滿足當地人民的需求外,它們還出口到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和內蒙古。它們曾以品種之多、規模之大、銷售範圍之廣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相抗衡,壹時間名聲大噪。楊家埠年畫豐富多彩,有偶像、門神、美人、金童、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批判時代弊端的作品,但幸福、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如吉祥如意、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富貴榮華、壹年多、幸福平安等。,像親人的祝福,朋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在新的壹年裏平安幸福,希望富貴平安的特點。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新穎多樣,從大門上的吳門神、影壁上的福字燈、門上的美人欄、金童,到室內的中堂、炕畫,應有盡有。窗戶兩邊,窗戶四周的窗戶旁邊,窗戶的頂部,甚至醫院的牛棚和家禽圈的門檻上,也有專門貼在大車和糧庫上的年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所不在,壹個農家院子裏裏外外都裝飾著濃郁的節日喜慶。楊家埠木版年畫作為中國黃河流域正宗的農民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的他,濃縮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華和勤勞智慧,凝聚了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渴望。長期以來,它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即在表現手法上,通過概括、象征、寓意、浪漫主義來體現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對稱、誇張、厚重、簡潔;線條簡潔、筆直、流暢;色彩鮮艷、熾熱、對比強烈、裝飾豐富、生活氣息濃郁,充分體現了中國北方農民粗獷、豪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恨分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是典型的“山東大漢”。正是這種獨特的性格特點,深受中外賓客的喜愛。

此外,三大奇觀之壹的聶家莊泥塑也深受人們喜愛。高密度泥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萬歷年間的隆慶,這裏的農民設計並出售壹種叫做“盆花”(也叫泥砧板)的煙花。後來,他們將裝滿火藥的黏土坯塑成玩偶形狀,放煙花後,作為玩具或裝飾品。最後,這些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虎、獅、猴、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塗上各種顏色,生動活潑。從此,泥塑不再是煙花的附屬品,而是成為了壹門獨立的民間展示手工藝術。並逐漸增加了音效和地方動作、官方聲音、色彩和動作。每次山民聚會,廟會上都有泥塑玩具出售。有壹首民歌《孩子哭了。找到他媽媽,給他媽媽買個泥娃娃逗孩子笑”。可以看出,當時的泥塑玩具很受孩子們的歡迎,現在已經作為壹種民間藝術保存下來,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濰坊紅木鑲銀也是壹絕,濰坊紅木鑲銀漆是濰坊特有的工藝品。清朝康熙年間,威縣的銅業相當發達。工匠們為了美化自己的產品,擴大銷售,按照古代青銅器的金銀交錯工藝(金銀交錯,戰國時期金銀鑲嵌裝飾花紋的青銅器),在壹些青銅器上設置金銀絲紋。這是最初的濰坊銀鑲嵌產品。清朝光緒年間,銅匠姚學淦和田(字雨帆)試驗在木制品中嵌入金線和銀線。他們的產品是供娛樂觀賞的小物件,圖案大多是古錢幣和中國瓷磚。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當地銅匠田小山、田聚奇兩兄弟從事鑲銀工藝,圖案加入羽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題材,使產品獨具特色。並在濟南後宰門大街開設“雅剪齋”店鋪,經營銀飾工藝品。清光緒末年,田誌進父子田訓寬在魏縣東門設立“口雅齋”。清宣彤元年,威縣出現“協興成”、“永興成”嵌銀店,行業逐漸擴大。民國元年(1912),魏縣劉東厚、劉中祿建立通陰山館,並在濟南、北京等地設立分支機構。嵌銀線的漆器經過改良。清末民初,社會上壹些人羨慕歐美人的生活方式,穿西裝、拄拐杖成為時尚。於是手杖成了銀店裏的搶手貨。起初,手杖上只嵌有壹行雙鉤字,後來藝術家們在手杖上鑲嵌了壹百個書寫風格各異的“壽”字,命名為“張”。長壽棍壹問世,就受到中外人士的贊賞,成為欣賞書法和觀賞藝術的佳品,作為嵌銀漆器的傑作,長壽棍享譽海內外,暢銷全國。1915年,寇雅齋制作的《西湖十景》掛屏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最佳獎。1920-1935是嵌入式銀行的興盛時期,店鋪、作坊超過20家(包括北京、丹東、南京、上海、濟南等地的分號),僅魏縣就有協興城、永興城、通音山亭、口雅齋、福聚城、利興城、吉興臺。有手杖、墨盒、文具盒、書盒、彩印盒、筆筒、鎮紙、墨床、筆筒、水壺、銀櫃、硯臺屏、煙盒、煙房、首飾盒、鏡盒、相框、龍頭杖、花瓶、瓶蓋、臺屏、如意、徽章盒、名片盒等。,有廣闊的市場。除了在本省銷售外,上海、南京石現公司和國內公司都有經銷,甚至出口到國外。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國民政府在南京修建了中山陵,嵌銀作坊“國際興城”為中山陵制作了嵌有“總理遺囑”的紅木牌匾。1933-1935年,銀嵌漆器在國民政府舉辦的鐵路沿線年度產品展覽會上獲得壹等獎。藝術家丁念庭制作的煙盒,盒面嵌有不同筆畫的刻字,黑漆襯以銀色線條,引人註目,堪稱絕技。銅印山博物館制作的小墨床圖案由巖石和壹束盛開的蘭花組成。石頭用粗絲,花用細絲,粗細分明,清新淡雅。雅鑒齋的藝人田菊琦就是用這種厚積薄發的方法制作鼻煙盤的。最小的直徑只有4厘米,輪胎系統由幾塊木頭組成。雕刻、鑲嵌、繪畫技藝高超,堪稱手工藝品。到20世紀40年代末,嵌入式銀行業正在衰落,許多商店倒閉。到1948年魏縣解放時,只剩下三戶九口人,維持著冷鋒。建國後,黨和政府對銀行業給予了大力支持。1951訂購了800多件拐杖、墨盒、煙盒。1954上半年,國家訂購了14件(套)產品,並在14個國家巡回演出。同年9月11,由19藝人組成的銀嵌生產合作社,在登發西街(現東風街)租了三間房子,開始生產,年產值2000元。1956以來,承擔外貿出口任務,以小產品為主。1958 165438+10月,合作社轉為合作工廠,員工97人,生產四個茶幾、仿古架、花架、圓桌等中小型產品。1960年,陳開勛、魏等人為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制作巨型豎屏《青島海邊》,1963年創新立屏、書架、酒櫃、拉桌等大型產品。1965年,大鋸車間建成,木工生產從手工發展到半機械化生產。1968年,臨朐縣工藝品廠開始生產紅木鑲銀漆器。“文革”期間,工廠裏的古代仕女、龍鳳圖案、繪畫等被燒毀或封存。1974濰坊銀嵌廠差點停產。1977以後,銀鑲嵌業恢復並迅速發展,金屬絲鑲嵌、雕刻、繪畫水平提高。花色品種從1954中的22種增加到200多種,生產逐漸半機械化。產品暢銷日本、聯邦德國、美國、奧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國、泰國、荷蘭、意大利、菲律賓、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酒店訂單逐年增加。1975,濰坊銀嵌廠的銀嵌博古奇奇文具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79銀嵌漆器獲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國家銀獎)。濰坊鑲嵌銀漆器也經常作為禮品贈送給國家領導人和國際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