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然從小熱愛民族音樂。13歲以來,自學琵琶、秦越等民族樂器,參加評彈、越劇、江南絲竹、山東柳琴戲、京劇等演出,為民族民樂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53年,越劇熱席卷中國。王惠然和他的同伴們組織了“殷新越劇音樂團”,並於1955年考入單縣越劇團。
王惠然在傳統琵琶技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食、中、無名、小指輪彈奏外弦,解放拇指彈奏內弦產生復調效果,成為新技法“四指輪”,進壹步拓展了琵琶的表現力,並於2006年4月1956考入北京市公安部隊文工團擔任琵琶獨奏演員。團裏對他的培養非常重視,聘請了哈爾濱藝術學院的李教授教他學習琵琶,歷時半年,打好了基礎。它的表演充滿激情,處理細膩。
65438-0957,王惠然隨中國藝術團赴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節。他的琵琶獨奏以精湛的技巧和獨特的風格贏得了蘇聯和其他國家朋友的廣泛贊譽。莫斯科電臺錄制了他的演奏《十面埋伏》、《春雪》、《邊疆第壹曲》和中國第壹首多聲部琵琶獨奏、《四指輪》新作《月下起舞》,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1958年7月,公安部隊文工團撤銷,王惠然與劇團大部分成員壹起被調到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他曾擔任國家樂隊的首席以及琵琶和柳琴的獨奏家。
1960年,被譽為“中國音樂精品”的彜族琵琶獨舞,以李音樂為素材創作而成。這是壹部在中國當代琵琶發展史上影響深遠的琵琶作品。優美的曲調壹直聽得到,流傳甚廣,成為琵琶演奏家的必修曲目。它的出現對琵琶音樂的創作、演奏技法的創新、琵琶獨奏音樂演奏範圍的發展和拓展具有重要意義。後來創作了《江南三月》、《黃金時代》等琵琶獨奏。
1958年底,首支三弦高音柳琴試制成功。音域由窄變寬,音色由悶噪變亮。成為壹種調音容易、顆粒感強的高音彈撥樂器,解決了民族樂團彈撥音樂部分明顯缺乏高音樂器的問題。後來,他參與了四弦男高音柳琴的制作,這使柳琴上升到獨奏樂器的地位。他的改革成果獲得了“文化部科技進步壹等獎”。
王惠然擔任文化部1982全國民族器樂獨奏觀摩大會、1988第二屆全國少兒民族器樂大賽、1988中國樂器國際大賽藝術杯、1989中國第六屆作品(民樂)大賽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