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是指在鄉鎮及以下工作的教師。這個教師群體既包括正式編制的教師(財政撥款),也包括非正式編制的代課教師(無財政撥款)。農村中小學是他們的工作場所,是他們的生活場所。相對於“城市中小學教師”的觀點,“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劃分給人以工作條件艱苦、學校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收入低、負擔重、發展機會少等負面聯想。據估計,目前農村有中小學教師472.95萬人,占全國中小學教師總數的近壹半,承擔著農村654.38+3億適齡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
(2)教師培訓
從人力資源開發的立場來看,培訓是在生產過程之外(或暫時拋開生產目的),給予從業者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規範的培訓,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態度,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以適應某種行業活動的需要。教師培訓就是讓教師暫時拋開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接受專業知識和業務培訓,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在本研究中,教師培訓的概念是指以下含義:①具有教師資格的職後教育;(二)暫時離開或者擱置教育教學活動的專門研究;③外部因素引導的學習不同於教師日常的自我學習;4非學術研究;⑤培訓的目的是為了以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有效性
有效性的概念反映了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揭示了a事物(行為)對b事物(行為)的可用性。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有效的管理者》壹書中說,“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結果的壹種手段。”本研究將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定義為兩個相互關聯的維度:①教師個人的知識、技能和對教育教學的態度通過培訓得到積極的改變,以適應農村教育形勢變化的需要;(2)通過培訓,滿足教師在教育中不斷增長的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從而促進全體教師正確的價值觀、信念、作風、習慣等文化的集體養成,大大提高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性概念中涉及的第三個維度,即上述兩個方面的量化程度衡量,涉及到相關變量的控制,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