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零售是壹種改變
零售業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零售業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相應的調整也要“與時俱進”,包括業態、商品結構、組織結構等。零售業只有在變革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否則只能被市場競爭的巨浪掀翻。
筆者曾經在壹家百貨公司做了八年,是壹家地方國有老字號。計劃經濟時代,“賣涼水都賺錢”。但在進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他受到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的困擾,壹度舉步維艱。是維持現狀還是及時改變,商場領導選擇了後者。事實證明,通過“借殼上市”,企業實現了“借船出海”,向大型國際流通企業集團的目標邁進。在地方利己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束縛下“破繭而出”,從負債經營到瀕臨破產,再到被市委、政府樹立為資本融資的典範,成為地方納稅大戶。這些都是及時改變的結果。
相反,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只註重眼前利益的商家,只能被市場無情淘汰。從鄭州“亞洲”到髡殘3C店,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盤子”越大越好。只有適應市場的變化,勇於變革,才能應對變化。
第二,零售方便。
零售就是最大限度的為消費者提供便利。這種便利應該體現在商場的每壹個角落、每壹個細節,從禮品包裝、代客免費寄存,到提供嬰兒手推車、老公衣帽間,商家都在與時俱進地悄然進行著。現在,當妳去購物時,妳不僅會體驗到商家提供的無處不在的服務,還會體會到方便、快捷、舒適等現代人文關懷,從自動擦鞋機、手機充電站、吸煙室到會員俱樂部、客服中心。可以說,消費者越來越能在商場裏找到上帝的感覺。
這壹點在超市更明顯。作為舶來品,超市讓國內零售商學習最多的,大概就是處處體現的“照顧顧客方便,盡力而為”的理念。相反,中國計劃經濟時代造就的老百貨和零售產品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老字號百貨只有“以人為本,顧客至上”才能迎頭趕上。
第三,零售是壹種服務
零售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零售就是服務,服務創造價值,服務管理到位,就是企業形象的塑造,無形資產的增值。“客戶是我們的父母”、“客戶滿意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客戶永遠是對的”等服務理念是通過實踐提煉出來的精髓。只有把顧客當成上帝,顧客才會反過來把商場當成自己的家。有了家的感覺,雙方都會受益於“雙贏”。
壹年壹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不僅是消費者的節日,也是商家反思自我、進壹步提升服務質量的機會。在商品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誰能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誰能讓消費者在身心上感受到更多的舒適,無疑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零售業應該理解為“得民心者得市場”。
無論是在國企還是私企,筆者都能切身感受到企業重視服務工作的切實舉措。從發起老國企“彩虹橋”服務倡議,率先提出“不滿意就退貨,顧客滿意怎麽處理”的服務理念,在實踐中完善了30多項具體服務措施,尤其是“三門”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推出“個人服務品牌”,* * *黨員、* *團員、勞模、標兵出售,湧現出壹批“XXX式銷售人員”、“XX式勞模”等先進典型代表,成為市級勞模、省級勞模的誕生地。在民營企業和商場,在其十周年慶典之際,向社會提出“XXX鄭重承諾,不滿意就退貨”的宣言,這應該是對其十年風雨歷程的深刻詮釋,也是其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取勝的唯壹不變宗旨和“唯壹法則”。
第四,零售即管理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要想把企業做好,讓企業得到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提高企業的效率。零售業的管理要創造特色模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壹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競爭中,壹個有著40多年歷史的老國有商業企業逐漸認識到,企業只有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在市場經濟中贏得新壹輪的發展。通過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管理經驗,建立了具有我公司管理特色的XX管理模式,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了我公司的管理水平:壹是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國內先進的商用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取代傳統的手工會計,以電算化為中心, 並在商品采購管理、財務會計管理、資金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實行電算化和無紙化辦公,這大大第二是嚴格管理,以法治國。 其開創的“XX管理模式”的實質是開創了購銷分離、統購統銷的管理模式;企業法律管理執行機制的管理模式;物業管理企業運行機制;與工作和工資相稱的分配方式;註重結果而非過程的評估標準。建立由工作標準、工作程序、獎懲條例三部分組成的企業制度。在具體工作中,實行了簽註制度、工作失誤報告制度、工作督導制度等幾項措施,保證了各項工作全面到位,形成了集激勵、約束、監督於壹體的管理機制。三是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成本是企業永恒的主題。通過加強聯合營銷管理、倉儲管理、設立配送中心和價格中心等壹系列措施,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消化了有問題的商品,保證了經營商品的價格跟隨市場,改變了老XX樓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偏高的心態,贏得了更多的回頭客。
在“狼來了”的驚呼聲中,國內單壹零售龍頭紛紛發展壯大,加緊圈地運動和資本擴張,組建區域性、全國性連鎖集團,使得自身實力迅速擴張,“攤子”越做越大。但在資本擴張的過程中,管理要齊頭並進,不能退而求其次。沒有管理的內驅力,再大的殼也是“大而空”。近年來,隨著擴張的加劇,筆者作為國內三大零售商之壹,人才流失、管理松散、泄密等諸多問題越來越突出。制度不細化,管理不嚴格,執行不力。這是國內企業的通病,也是制約向國際化大型流通產業集團目標邁進的桎梏。
動詞 (verb的縮寫)零售是壹種活動。
零售活動是企業持續活力的源泉。無論是文化公關還是商業推廣活動,都是企業展示形象,提升企業效率的唯壹法寶。“不搞活動就死,搞活動就英年早逝。”這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壹家商場老板的肺腑之言。現在商場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商品和服務的競爭轉變為現代的營銷競爭。商場不僅要練好內功,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打”。活動是競爭的載體,是企業在開放市場中直接面對的通行證。
“壹起想,就有磨”——只有妳去做,活動壹定會有效果。這也是筆者從事營銷活動的感受之壹,但無論是擁擠熱鬧的活動,都是好活動。國內的營銷活動有很多誤區,其中壹個就是只看活動的聲勢,不看活動的實際收益。我在做市場部負責人的時候,負責集團主力店和五家店的年度促銷活動的策劃,執行和深化集團總部市場部的營銷效果反饋報告,吸收了很多日資店的成功經驗,從中我收獲良多,懂得了不能只看效果,還要從成本指標、實際增長率、媒體效果、經驗教訓等方面去分析,才不會讓活動沒完沒了。
六、零售是壹門學科。
強有力的紀律確保零售團隊戰無不勝。從某種意義上說,紀律意味著規則、制度和法律制度,“沒有規則就不可能有方圓”。零售團隊就像戰鬥團隊,市場也是戰場。只有嚴格的紀律,我們才能贏得這場戰鬥。這涉及到團隊建設、制度執行等諸多方面。
在零售團隊的團隊建設中,不僅要協調行動,更要以“攻心為先”,讓員工以企業為榮,以企業為家,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這時,企業的黨政和工會部門要團結起來,在文化建設、道德建設、活動建設等方面不懈努力。還是以作者為例。我所在的商場是壹家老牌的國有百貨商場,所以在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思想問題。如何讓大家心往壹處想,勁往壹處使,需要企業各部門開動腦筋,以活動為載體,向員工傳遞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精神。我當工會負責人的時候,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壹次企業文體活動,活躍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事實證明,這種形式很好,既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又向社會展示了企業的良好精神。不僅如此,企業對待個體戶和聯合營銷員工也是“壹碗水端平”,在福利待遇上壹視同仁,真正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獎勤罰懶”;在處理幹部任用問題上,堅持任人唯賢,“能者上,庸者下,庸者平”,大量基層員工被提拔到中層管理崗位,使企業內部廉政蔚然成風。
在企業制度的執行中,更要做到“遵紀守法,嚴格執法,違法必究”。不管是誰,只要違反了企業的規章制度,都會嚴肅處理,絕不給任何人留有余地和空間。零售業隊伍復雜,人員隊伍魚龍混雜,供應商關系更是魚龍混雜。如果沒有壹個強有力的制度來執行制度,企業會慢慢內部腐蝕,很快崩潰。在店員和供應商的管理中,涉及到制度的執行。在利潤豐厚的零售行業,如果企業本身不能按規矩辦事,最終吃虧的還是企業自己。超市貨物損失的80%來自內部盜竊。我在超市培訓的時候,第壹堂課是關於防損和誠信的,其中壹個案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