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健康;施工措施;轉型措施
人類需要健康的身體,陸地生態系統需要良性循環,森林需要穩定的生態系統才能健康生長。在林業生態建設跨越式發展戰略中,森林健康逐漸引起人們的關註。它的實施將為中國林業從量到質的轉變架起橋梁,將從根本上改變林業粗放經營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內涵是:通過對森林的科學建設和管理,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以滿足人類當前和未來期望的多目標、多價值、多用途、多產品、多服務的需求[3]。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幹旱少雨,地下水位明顯下降。持續幹旱不僅增加了植樹造林的難度,還導致壹些森林枯萎死亡。由於整體樹勢減弱,各種森林病蟲害和次生災害時有發生。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違反自然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付出沈重的代價。
1建設健康森林的措施
1.1科學劃分立地類型,實施標準化造林。
在資源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樹種詳細劃分造林立地類型,因地制宜從根本上解決適地適樹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實施林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將各類造林模式納入各級政府地方標準,實施標準化造林,解決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跨越,為建設健康森林打好基礎[4]。
1.2地帶性植被為主,建立多種植被類型。
地帶性植被是自然界歷經千百年優勝劣汰的首選,穩定性強。對於能夠通過封育恢復和人工方法促進原生植被恢復的,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不必引進外來樹種。對於不能恢復原有植被的,在生態林建設中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提高樹種適應性。在造林規劃中,應選擇若幹適宜當地生長的喬灌木,優化組合,營造多類型森林,增加生物多樣性,形成優勢互補和良性發展。做到喬、灌、草結合,以灌、草為主。樹木應以防護林帶為主,減少片狀純林的數量。在平原農區,應以喬木防護林和速生豐產林為主,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問題上,以經濟效益為主,重點發展楊樹、泡桐和果樹經濟林。沙區應以植樹和灌溉為主,重點控制沙源。山區發展應以用材林和經濟灌木為主,適當發展常綠喬木。
1.3加強種子繁育和森林病蟲害防治。
隨著造林苗木品種的單壹和無性繁殖苗木比例的增加,為森林病蟲害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對森林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將嚴重影響林業的健康發展。如何保持物種基因的多樣性是現階段的當務之急。近年來,森林病蟲害在針闊葉純林中發生嚴重,尤其是松材線蟲病,在九江市多地發生,造成嚴重損失。森林病蟲害防治必須貫穿林業生產的全過程。必須將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規劃設計,從良種繁育、壯苗培育、造林、撫育、管護、采伐運輸等各個環節充分考慮森林病蟲害防治因素,同步規劃、實施、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