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青年大學生就業,我國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采取了壹系列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並取得了壹定的成效。如何進壹步疏通和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是當前值得我們不斷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1,青年就業和創業立法
任何政策的實施都必須依靠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國家大力推進青年就業保障計劃的壹個重要前提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業法案。從立法的角度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是非常必要的。
2.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西部、農村和基層工作。
理工類、農業類、醫學類畢業生中,農業類和醫學類學生的就業形勢最為嚴峻。農科專業四分之壹的學生存在就業危機(就業率不到30%),只有10%的學生就業供需平衡,而農學和醫學專業的人才恰恰是西部地區和農村急需的。因此,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如提高工資、提前晉升(定級)、給予較高的住房補貼和安家費、提供深造發展機會、工作期滿後自由流動等,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3.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從事靈活就業。
我國城鎮新增就業45.5%是靈活就業。靈活就業是未來就業的主要方式之壹。因此,政府和高校要對有誌於創辦經濟實體、轉化科技成果、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在有條件的地區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小額貸款和擔保,幫助他們找到創業的“第壹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和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聯合設立了“上海市國家高校畢業生科技創業基金”,總金額為65438。
第二,就業市場
我國應不斷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制度,整頓就業市場,將高校畢業生納入社會化工作體系,完善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和畢業生就業機制,建立高校、學校與企業、政府、研究機構、政府之間的合作,在畢業生就業中發揮作用,這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的好辦法。
為了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學校的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科學引導畢業生就業,國家還必須盡快建立大學生信息預警機制或就業指標體系。武漢市人事局選取武漢市具有代表性的學校和專業,圍繞大學生就業率、就業缺口率、就業質量三個統計指標,運用數理統計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建立壹系列能夠全面反映武漢市大學生就業狀況的指數模型,從而提供及時、完整、準確、具有前瞻性的就業信息,值得學習和借鑒。
同時,國家還應盡快建立高校畢業生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和監督,依法查處以虛假文字、虛假信息招徠展商和學生的組織者和個人,引導和規範各類畢業生招聘會,改善招聘會軟硬件環境,提高招聘會質量。畢業生呼籲以市場細分為目標的高校畢業生小規模、永久性就業市場,為未就業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便利。去年4月,北京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永久市場,受到畢業生的好評,壹批待業大學生在這裏找到了工作。
第三,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辦學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畢業生就業為杠桿,檢驗和帶動人才培養各方面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調控機制。在專業建設和調整方面,要優化學科結構,及時新增專業,積極發展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大力發展優勢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同時,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的反饋工作,建立相關指標體系,在統計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同時,分析就業水平和供需比,為專業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在課程建設和調整中,高校要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出現而創新,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強化辦學特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
第四,高校就業指導
高校要主動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堅持畢業生就業指導與人才培養、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將就業指導和服務貫穿大學四年生活始終。學校要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招聘會相結合的形式,精心組織“雙向選擇”活動,使之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確保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就業部門之間畢業生供求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遞和交流,為畢業生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提供便利。
針對畢業生的求職心態,高校要大力加強畢業生的就業觀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觀念,端正心態,客觀定位,選好目標,多壹些務實,少壹些浮躁,合理調整就業預期,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從而有的放矢地找到合適的就業單位。
第五,畢業生自己
高校畢業生要解放思想,改變陳舊的就業觀念,增強自立自強意識,增強拼搏精神,正視現實,積極參與新形勢下的多元化就業。比如,目前國家和各級政府對誌願加入西部地區的大學生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到西部地區發展創造了壹定的條件和空間。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有了新的知識結構,有了新的思路,有了新的勇氣和魄力,不妨去西部壹展身手,找到合適的工作,實現個人價值。
如何把大學畢業生“嫁”出去,提高綜合素質是關鍵。要註重提高道德、文化、專業、身體和心理素質,培養交際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己創業,自己當老板,也能為大學生打開壹片新天地。目前很多高校都出臺了很多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政府主管部門也在更新觀念,給予大學生創業支持。如江蘇省相關文件規定“各級政府應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便利和市場機會,支持畢業生創業。畢業生領辦或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優惠金融政策。對畢業生創辦的民營科技企業,按規定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因此,自主創業也將成為未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之壹。
高校畢業生是我國急需的寶貴人力資源,壹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在2004年4月30日舉行的中國就業論壇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吳指出,中國的目標是通過三至五年的建設和奮鬥,建立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畢業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筆者相信,通過國家采取的壹系列標本兼治、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通過各級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和幫助,通過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進步,青年大學生就業壹定會呈現出新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