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常熟文化是壹種什麽樣的文化?怎麽理解?

常熟文化是壹種什麽樣的文化?怎麽理解?

古麗

抗日戰爭時期,決心從可怕的戰爭中拯救古籍的鄭振鐸,偶然發現了壹本由“清道人”編著的元明雜劇。此前,代代相傳的元代雜劇只有百余種,而這個“古今雜劇”包括了242種元明雜劇。他把這譽為“僅次於敦煌石室和西樵的漢簡誕生”。

“道士”是常熟圖書館“麥望關”館主趙的本名。

今天,趙的父親趙永賢的房子保存完好。門口柱子周圍,掛著這樣壹副對聯:“壹榻春樂,上個月,百花集臺書。”窮盡文人坐在書城的詩意人生圖景。

對聯的題詞是銅劍樓的第四代主人屈。

鐵琴通鑒塔

因屋內藏有壹把唐代古琴和壹把青銅劍,屈家後人將藏書樓由以前的“田玉齋”更名為“秦鐵青銅劍樓”。這樣的改變增添了壹種英雄主義的感覺。

屈家真豪氣。

他們藏書,不計成本,不惜壹切代價,而且精力充沛,訪書氛圍廣闊,就像他們打地鋪說的“寧舍百畝地,不棄壹兩櫃秘笈。”

他們也讀書,以研究者的身份校對古籍,編纂書目,暢遊書海,讓知識成長,讓歷史開花,讓智慧延續。

他們更護書,太平軍圍攻清軍,進入常熟,挨家挨戶搜查。面對刀光劍影的叢林,文弱書生曲冰卿上前壹步,大喊:“軍中有秀才嗎?”軍隊裏有學者嗎?“讓各行各業的人親眼看看這位學者的正直。

秦鐵統建樓廣場

他們還贈送書籍,秉承“藏之以用”的理念,心裏認為“書流通貴,可化身千萬,可家庭閱讀,且好而不多。”

新中國成立後,屈三兄弟遵照長輩的指示,將全部藏品無償捐獻給國家。

鄭振鐸深感震驚:“君子化私為公,將收藏的宋元明期刊、抄校書等捐贈給中央人民政府。收到後,他們莫名其妙地被打動了。”

涓涓細流,千回百轉,壹路歡歌,終成大海。

位於常熟市古力鎮的秦鐵青銅劍樓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這裏有兩對壹直廣受推崇的。壹個是“鶴獨窺晨,鄰雞聽夜琴”,壹個是“凡入我室者皆君子,此堂滿古畫奇書”。

作者均為翁同龢。

翁同龢紀念館

清代常熟人翁同龢是個風雲人物。他通過藏書繼續書寫文化遺產的故事。

2000年4月,翁同龢的第五孫翁夫婦帶著上海圖書館整體收藏的《翁海外藏書精品》回國。翁藏書80種542冊,其中國寶級8種。

翁同龢故居的正殿命名為“采邑堂”。其中,廳配的對聯溫柔而有力——“勉世澤不如好,但仍讀書。”

讀書藏書在常熟是壹場沒有接力棒的接力賽。

城市周圍的春景

屈曾任常熟縣圖書館第壹任館長,其職責是藏書、護書、贈書。他當年工作過的地方,經過改建和修繕,現在是戴彜學術博物館。戴逸將其命名為“義善樓”。

常熟人戴毅總結自己的人生足跡,只是說:“我的壹生就是讀書和寫作的壹生。”

在戴儀學術館開館之際,他捐出了自己收藏的15000余冊圖書,使常熟的藏書更加豐富醇厚。

《德潤史》是“人民藝術家”王蒙給戴逸的題詞。

畫家侯德昌寫道:“筆底有數千幅作品,茅屋中尚有萬卷書。”。

從“寧舍占地百畝,不棄秘笈壹兩櫥”到“筆底作品千篇,茅屋猶存萬卷書”,從“自述”到“他評”,時間跨度百余年,足見常熟人對文化傳承的用心、信心和決心。

常熟的文化積澱已經成熟。

於越書房位於常熟虞山街東環路,是常熟市的壹個公共閱讀空間。壹位讀者在卡片上留言:“此時,我正坐在鎮上的魚雨自習室裏,落地玻璃外是茂密的樹木。壹排排的書默默守護在自習室裏,沙發間流淌著輕柔的音樂。這樣的時刻誰能不愛?”

門外,書房的玻璃窗上刻著壹行字:學習是第壹步,學習以讀書為基礎。

創新不忘傳承,傳承不保守。常熟人深諳“按古人規矩開自己的生活”的道理,並努力踐行,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美輪美奐。

楓溪文化藝術中心位於常熟尚湖湖畔。旗袍是這裏的主要產業。這裏介紹壹件“喬治書法圖案旗袍裝”,面料上蓋著蘇東坡的歌“花謝紅綠杏小……”,而且漢字的形狀、大小、深淺都經過精心安排,古典氣息四溢。

常熟有壹家知識餐廳提供答題環節。如果結果可以接受,用餐有折扣。有各種各樣的話題,包括“以下哪種美食是常熟的特產”“馬是怎麽睡的”“清代臨摹古法掌握繪畫基礎知識的教材是什麽”。

在這家餐廳,壹份“小炒肉套餐”由五花肉、辣椒和東北大米烹制而成,食材來自世界各地,所以菜單上散發著汪曾祺的那句話,“四方吃,不過壹碗煙火。”

壹句“蠔油生菜”是杜甫《立春》中的名句,說“細生菜盛於春菜,忽記北京梅花開之時”。

“常熟山上有壹朵花,壹個三歲的小女孩會唱山歌。民謠不是父母教的,我聰明得可以自己做。”常熟白貓民歌已經傳唱了幾千年。

白貓民歌

如何讓傳統民歌煥發出新的風采?

傳統民歌《隔江楊樹根綠》,曲調悠遠悠遠,高亢蒼涼,抒發內心的悲涼。“我唱就唱,唱的人很吃虧。六月驕陽似火,曬背心。”

當代常熟音樂人綜合運用現代音樂手段改編編曲這首歌曲;

“春日暖陽,大地滋潤苗。麥苗綠菜花黃,都愛嗨。春耕曲應響,布谷鳥聲聲頭叫,青山配天,美麗鄉村我的故鄉……”

《春山歌》是這首歌的新名字。

古琴

常熟素有“紅木之鄉”的美譽,蘇式木制品成為優雅的象征。常熟東方紅木家具藝術館館長姚向東突發奇想:為什麽不用木雕修復富春山居圖?

2015年春天,海峽兩岸的木雕工匠攜手,開始了對壹級花梨木的制作。20多位工匠分別用通雕、雕、男雕、女雕等不同技法,把雕變成了刻,拿著刀當代筆。刀工們順著黃的筆,把平面的富春改造成了半立體的紅木木雕場景。

“海峽兩岸的木雕家創作了木刻版的《富春山居圖》,進壹步使黃的傑作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指南。”臺灣省三益木雕董事長蔡仁福說。

常熟古琴藝術館

時至今日,黃海峽兩岸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已經舉辦了三屆。觀察歷屆獲獎作品,我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兩岸青年學生的手中被創造性地激活。比如說—

以“山”命名的調味罐系列,以調味罐框架的提手、罐身、浮雕,分別對應黃淡紅色山水三要素的勾勒、繪畫、渲染,訴說著壹種深邃悠遠的意境。

玉山蝴蝶椅是壹套具有現代感和實用價值的蝴蝶椅,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家具“蝴蝶”中“開合”的概念,將常熟玉山的自然形態融入椅子的線條走向。

“熟能生巧”

平方器

廬山有壹座燕子墓,周圍草木茂盛。乾隆題寫的石坊自有壹番威嚴。

閆妍,常熟人,詩人,經常出現在《論語》中。子曰:“吾門有窪,吾道南。”閆妍也被稱為“南方大師”。

《史記》記載:“子遊已為業所收,為武城所宰。孔子說,聽到弦歌聲,孔子笑著說:‘怎麽能用牛刀切雞呢?’子遊說,‘前者從大師那裏學到,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易。’子曰:‘二三子,顏之言也,序為戲之耳。"

9月28日,晏子舊居修復,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展示晏子思想背景、精神風貌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場所。

常熟在保護晏子思想的物理空間,拓寬晏子思想的精神空間。

環城河畔

張青蓮出生於常熟市唐智鎮,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他說,他在家鄉上小學的時候,校長是個學者,因“誠實謙虛”而受到學生的崇敬。學校環境安靜優美。“操場的壹邊有四棵筆直的梧桐樹,象征著人要這麽正直,這麽高尚。”

母校校長的風範,家鄉四棵梧桐樹的姿態,參與了張青蓮的人生成長和思想形成。

9月20日,“脊梁——龐薰琹藝術強國之路”展覽在常熟美術館開幕。從玉山腳下走出的藝術家早就宣稱:“藝術也要走出象牙塔,走上十字街。”

展覽的壹部分是他在貴州80多個苗族和布依族村莊實地調查的結果。他說:“少數民族內心是單純善良美好的。我們應該看到這種內在美。”

常熟人善於發現和呈現壹種“內在美”。

程楠第壹場雪

4月27日,常熟舉行散文詩集《寒窗孤夢》首發儀式。這本新書的作者高淳出生於1984。他從小患有先天性肌營養不良,行動嚴重受阻。然而他用自己唯壹能動的右手食指控制了鼠標,創造了文學。字數已經超過340萬。

“好書就像黑暗中閃耀的星星,可以給失望的人帶來壹些光明,讓美好的希望遍布大江南北。”高偉說。

畫家姚新峰也致力於尋找河山大地的“內在美”。他居住的常熟市於海鎮過去有許多漁村。他經常和漁民打成壹片,感受他們的日常生活。

姚新峰不時把自己的畫拿給漁民兄弟們看。他們都樂了:這不就是眼前的場景嗎?就是這樣的場景,怎麽畫出來這麽好看!再好好看看這壹幕,別說,真的太美了!

位於昆承湖西路的中國常熟世界聯合學院,鼓勵來自世界上百個國家的學生養成用心觀察的習慣。

世界聯合學院

2065438+2008年9月,虞山書院在此揭牌,始建於元代的“文學書院”再次重生。學院成立了中國項目中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全體師生心中。

書院總面積3800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築,白墻黛瓦,具有院落、水榭、亭臺等蘇式園林傳統建築元素。

“學術誠信自足,教育美好。”這是虞山書院學道堂門口用篆書寫的對聯,算是常熟文化傳承的壹個總結和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