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查詢 - 為什麽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舉例說明

為什麽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舉例說明

參見 雲南農業大學,李永純《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發表於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03期

論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

李永純 (雲南農業大學, 昆明 650201)

摘 要:文章闡示了法治與法治經濟的內涵, 指出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市場主體的確立、市場經濟秩序、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及宏觀調控都需要法治。

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 必須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體系,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

關鍵詞:法治; 市場經濟; 法治經濟

二、市場經濟呼喚法治

壹般認為, 市場經濟是壹種開放性、競爭性、高效率的經濟體制, 是調節經濟運行、合理配置資源, 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機制。

所謂市場經濟, 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表達就是: 社會上不同的利益主體, 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體制。

1.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1) 市場主體的確立需要法治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所有制結構, 承認生產資料歸不同的所有者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 因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所有的商品生產者是獨立的經濟實體。

過去, 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 實際上 *** 是主體, *** 直接控制領導著企業並層層編制計劃下達給企業組織生產。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則要求企業必須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的商品生產者。

所有這些獨立商品生產者都要面對市場, 在市場上商品所有者出售的是商品, 購買者購買的也是商品, 他們通過市場進行商品買賣和交換, 其目的是為了追求和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

要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的需求, 市場經濟主體的財產必須得到充分的確認和維護, 而要使市場經濟體主體的財產權得到充分確認和維護又必須以法律來保障, 這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基礎。

壹方面, 法律保證市場主體對其合法擁有物質財富包括土地、自然資源、勞動產品、貨幣和各種有價證券享有支配、使用和處置的權利; 另壹方面法律保證市場主體對其精神產品, 如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進行占有、使用的權利, 這是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

法律保,所有權是壹種排他性的財產權,某人取得了某項財產的所有權, 就意味著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對該項財產的幹涉。

所有權可以對抗任何人, 其他人均不得妨礙、幹涉所有人行使所有權, 也不得侵害所有權。

所有權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前提, 也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結果。

離開了法律, 市場主體的所有權就得不到充分的確認和保護, 市場經濟也就無從談起。

(2) 市場經濟秩序、規則的形成需要法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人們在社會勞動中生產出來的商品, 按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市場上進行交換, 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取得各自所需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因此, 全社會必須遵循價值規律來組織商品生產。

而價值規律作用的發揮勢必引起競爭, 競爭又需要良好的秩序。

理想的、完備的市場經濟應具有公平性和契約性。

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推動力,它要求每個市場主體站在同壹條起跑線上, 遵守***同的規則。

市場經濟也是契約經濟, 各個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換關系是靠合同形式連接的。

在市場經濟中, 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 只有通過法律形式才能有效地確認並貫徹下去。

市場交換中的合同、信用關系也只有得到法律上的確認, 成為壹種受法律保護的契約關系, 才能有效地加以實現。

市場經濟是壹種有秩序、遵循壹定規則的經濟活動, 這種秩序、規則需要法律的強有力的保證。

但是市場經濟常受到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幹擾。

來自市場內部的幹擾主要是因為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規範造成的, 表現為作偽、欺詐、騙取、違約、非

法壟斷、不正當競爭等。

來自外部的幹擾主要是行政權力行使不當造成的, 表現為權力“尋租”、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濫發許可證等。

內外幹擾相互影響, 使市場活動陷入無序、混亂狀態。

因此, 不僅需要以法律的名義來宣布市場的基本規則, 以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還需要法律來限制 *** 的權力, 防止權力對市場的不正當幹預。

(3) 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需要法治市場經濟關系的壹方面是財產關系, 另壹方面是經濟管理關系, 是 *** 對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過程中發生的物質利益關系。

市場經濟離不開 *** 的宏觀調控, 但多年的經濟實踐證明, 對 *** 的調控行為如果不加以規範, 就會促使生產主體的短期行為, 誘發市場主體產生不規範行為, 而市場主體的短期行為壹旦變得嚴重, 就壹時難以用常規的調控方式解決, *** 的調控行為也難以規範化, 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且, *** 往往為了壹定的權力和利益,對經濟活動幹預的力度過大。

如嚴格控制物資和資金分配權、產品定價權、人事管理權等,肆意侵犯企業、個人的權利和利益, 個別 *** 官員大肆進行權錢交易、中飽私囊、貪汙腐化,這成為腐敗產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發展市場經濟時, 必須對 *** 施以壹定的法律約束。

2.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階段, 即自由競爭階段和壟斷階段。

不同的階段要求相應的法律規範,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確立的基本前提是原始積累, “劍與火”的文明把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勞動者, 把貨幣轉化為資本, 經濟法在這個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 英國最為典型。

從十七世紀開始, 英國推行圈地運動,並於1700 年到1801 年頒布了2 200多個土地法規, 通過這些法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為資本主義所有制, 迫使農民與土地分離, 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雇傭勞動者。

與此同時, 為了加快資本積累, 開展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 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制定和實施了《民法》和《商法》, 以保證讓看不見的手調節市場的運行。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開始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 新興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 使社會經濟關系日趨復雜, 為了避免壟斷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造成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動蕩, 各國資產階級開始憑借其國家權力制定和頒布經濟法律, 幹預社會經濟生活, 公法開始正式介入經濟生活, 並逐漸成為 *** 調控市場經濟的壹種手段。

經濟法律作為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 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別在1929 年到1933 年,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之後,各國 *** 開始經濟立法和司法工作, 並以法律作為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羅斯福新政時期, 采用凱思斯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 頒布了《全國產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勞工關系法》、《社會保險法》、《出口管理法》等壹系列有關經濟法律, 運用經濟立法作為調整國家經濟的措施, 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

二戰以後, 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和龍斷進壹步加劇, 各國 *** 進壹步利用法律幹預經濟, 尤其以德國和日本最為典型。

德國頒布了以反壟斷法為核心的龐大的經濟法律規範, 對促進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同樣, 面對戰後壹片廢墟和混亂不堪的社會經濟, 日本仿照德國制定了壹系列經濟法律和法規, 進行土地改革, 緩和勞資矛盾, 並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要求, 調整立法重點, 形成了壹個比較完備的經濟法規體系, 這對日本從壹個技術後進的工業國壹躍成為壹個工業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家,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見,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市場經濟法治化的過程, 法律制度同市場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3.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

改革開放以來,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萎縮, 市場逐漸進入了社會經濟生活, 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但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 難免出現壹些新的問題, 如由於缺乏合理的財產權觀念和契約精神, 經常發生各種毀約行為, 商業活動中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等, 嚴重影響和幹擾了經濟健康發展, 加之市場自身難以克服的短暫性、盲目性、趨利性、分化性等缺陷,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非法倒賣、地方保護主義、環境汙染、兩級分化日趨嚴重等壹系列值得關註的問題, 其主要原因之壹是缺乏完善的經濟立法、司法和執法, 特別是缺乏正常的市場運作的法律法規體系。

因此, 為了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 根據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 制定頒布並實施壹整套相關法律, 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 調節和控制市場經濟的運行, 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壹,在基本制度方面, 應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保護以公有制為主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

第二, 在市場秩序方面, 還應進壹步加強立法和監督, 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規範人們的經濟交往, 保護合法的經濟行為, 制裁和禁止違法行為。

第三, 在體制轉軌方面, 應從法律上進壹步規定、限制 *** 行為,避免 *** 對企業的任意過度幹擾, 保證政企分開, 實現 *** 職能轉變。

第四, 在對外關系方面,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關系聯系日益增多, 涉外經濟糾紛也不斷增加, 這就需要我們強化對外法律機制, 解決對外經濟關系中出現的經濟利益糾紛, 維護國家 *** 、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