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未來有多遠?
“變”是未來的特點。“主動迎接,主動介入”是未來對我們的要求。與其問未來有多遠,不如關註未來的每壹個小小的趨勢性變化。
“未來總要來,不請它自來;未來正在來,現在有未來;美好的未來,行動做起來!”
二、未來學校將被學習中心取代,學習中心是誰?
既有中小學,又有大學;既有基礎教育,也有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既包括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教育。但大學可能率先蛻變。
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也可以在大學校園,也可能是虛擬的網絡空間,更可以是網絡學習與傳統學習結合的混合式學校。
三、未來學校中心長什麽樣?
事實上,它是壹個學習***同體,是壹個“五無”產品。
1)無教室,每個房間都得預約。
沒有班級,年級,教室等概念,也沒有固定的課表,更沒有“校長室”這樣的機構,運轉靠的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的學習***同體”自己。像極了今天的新網師。
2)沒有統壹的教材。
傳統的教學壹本教材走天下,弄懂教材考不怕。這對於創造探索遠遠不夠 。
學習中心為了達到基本標準和通過考試評價,更為了學習更好、更有趣、更有挑戰性,應該有不同程度、不同個性、不同挑戰級別的教材。當然也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
3)沒有寒暑假,沒有上下學時間。
學習時間更有彈性。可以全體侯的,沒有周末,沒有寒暑假,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學習時間。課堂可以是45分鐘,也可以是40分鐘,更可以是10–15分鐘。可以整個半天都在研究壹門學科,也可以研究幾門學科,前提是學生自願就可,這就是人性化的思維。
傳統課堂的45分鐘,因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背景不同,1/3的人聽不懂,1/3的人早就懂了,他們事實上是陪剩下的人上課,這就不是人性化。
4)沒有學制,可以8歲入學,也可以80歲入學,更有個性化,也更有彈性化。
未來學校的學習周期就會彈性化。可以九年義務教育,也可以十年義務教育;可以六歲上學,也可以八歲上學;可以八點上課,也可以九點上課;老人與孩子可以在同壹個課堂學習。未知面前,人人平等,混齡成為重要的學習特點,是常見現象,不是難得的風景。
統壹的東西都是大工業時代整齊劃壹的管理辦法。任何時間學習都可以,所有的學習記錄都可以保存在學分銀行和不同的數據中心。
5)無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得道為先,能者為師。
教師更加多元開放,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著。房間裏最聰明的人不是講臺前的教師,而是所有人加起來的智慧。教師可以自聘,也可以是體制內的教師轉崗,還可以是有自己教學工作室或課程公司為學校提供的課程服務,也可以是社會上有“絕活”的人為學校提供的特色資源。如現在的“南明教育”。
四、未來學校,誰來學?
1)有教無類
誰想學,誰就是學生,這是孔子有教無類的最高境界。
“把所有的遊戲和學習放入童年,所有的工作塞入中年,所有的遺憾留給老年,這是極端錯誤和非常武斷的做法”。
未來學校,能者為師,學者為生。
2)混齡學習
“把人根據年齡分割開來,是壹件非常冷酷又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於兒童也壹樣,這會打斷生活之間的聯系,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蒙臺梭利
混齡可以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如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生,既有20歲的年輕人,也有40歲的孩子爸媽。再如,美國桑德佛夫婦辦的混齡學校。
少年兒童來學,父母也可同時來學,老年人也可來學,三代人同堂學習,***讀、***寫、***生活成為可能;不同社區、不同城市的學生都可來學;學習?中心,未成年學生不壹定是主流,也可滿足各個年齡階段人群的學習需求。
五、學習中心,誰來教?
能者為師,誰能教誰教。
1、智能機器人成為風雲人物,但不會替代教師角色。因為它沒有教師的核心職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即人情味和互動性。但是,未來教育會進入“人機***教”新時代。要求教師要做到兩條:學會做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學會與機器人***處,讓機器人為我所用。
2、未來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者。教育的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需求的增長,完全從教師那裏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時代終結,“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到來。“邏輯思維、喜馬拉雅、知乎”都是自由教師提供的付費課程。
3、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技能中,傳授知識,檢查作業等職能會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與陪伴;既是教練又是陪練,與學生壹起成長。註重溝通,註重幫助學習解決問題,註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
傳統教師負責“兜底”,貫徹國家意誌;新東方等社會教育機構負責提供更優質的教師資源。
任何壹個學有所長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學校,教育機構和其他平臺傳授給學生。
六、學習中心,學什麽?
以生命課程為基礎,以智識教育課程、公民教育課程、藝術教育課程為主幹,並以“特色課程”為必要補充。
1、未來,人的學習從為文憑而學變為為提高自己的興趣,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學。
課程的豐富性決定著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著生命的卓越性。嚴格來說,課程應該不限於學校教育的範疇,而是以家庭教育為根基、學校教育為主幹、社會教育為輔助、自我教育為根本的全方位、全過程體系。課程的根本是師生雙方的生命體驗,它是賦予師生生命成長的重要能量。課程作為生命成長的能量,通過課堂內外的疊加,學校與家庭的碰撞,以各種形式互動作業,從量變到質變,最終知識與社會生活、師生生命達到***鳴而形成。
2、生命課程課程,落腳點在“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生命的長度,知識面的寬度,精神生活的高度)
智識教育課程的落腳點在於“真”。融合了文哲史和地理的大人文和數、物化生的大科學重構智識課堂。課程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形成以統領知識的智慧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項目制學習和主題性學習”的方法學習。
公民教育課程的落腳點在於“善”。目標是培養遵守社會公***道德,認同、理解、遵守與維護我國的憲法,關心及參與公***事物,具有獨立思考與敢於承擔責任的能力,對民族的傳統和文化有歸屬管的公民。
藝術教育課程落腳點在於“美”。用大藝術概念整合課程。
以上課程不應該超過學生學習內容的50%,這樣學生就有時間從容地學習自己的“特色課程”。解決“個性”問題。
3、學習內容個人化,學生的目標、誌向和潛力是學校和教師的工作起點;學什麽,學生說了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奏學習,具備了學習的內動力和主人意識;學習中心沒有那麽多的“墻”,打通了學科的壁壘,學科整合,重視實踐;學習內容定制化。
七、學習中心,怎麽學?
線上與線下結合,個人與團隊結合,空間與時間被打破。
1、以學生為中心,不是以知識為中心。
體制管理上以學生為中心,敢將個人事務交給學生自主管理;
學校的大事也是學生管理,每個學生有表決權,從學習到人事再到財務都可以由學生管理,學生可以投票決定壹個老師的去留。(校運動會由學生主持,這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
以學生為中心,還體現在學制上。鼓勵學生做想做的事,可以五年級學數學,也可以高中再學。學生知道對於他自己,什麽是最重要的。
2、學力重要,學歷不重要
學歷代表過去,學力才意味著未來,不善學習的人將會被淘汰。到2030年,個人能力將大受推崇,學校的文憑講受到職業認證的挑戰。沒有學習,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造,沒有豐沛的學力,就不可能有蓬勃的創造力。
3、以學定教的個性化學習
以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
“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準,學生的課前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數據化。
“定教”是指確定教學的起點不過低或過高,在恰當的起點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內容,最優化的教學方法,讓每壹位學生達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改變大班的毛病,改變統壹課程的毛病,改變統壹難度的毛病,改變統壹進度的毛病
4、未來學校,打破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集體講授與小組學習相結合、主動學習與認知外包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方式。
優點:
1)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在學習。
泛在學習是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學習,是壹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學習方式。也叫無縫學習、普適學習和無處不在的學習。
2)學習時間彈性化與學習空間多元化。
時間彈性就是指上學與放學,上課與下課不需固定時間,不同的學習中心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學習者也可預約學習指導或實驗、交流的時間。
學習空間多元化是指,不需到固定的教室學習,可以到學校或社區圖書館學習,到科技館、博物館學習,到各特色學習中心學習,還可以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學習。
3)學習遊戲化
“遊戲是兒童的精神態度的完整性和統壹性的標誌”—杜威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是人類的天性。遊戲是未來學習的壹支生力軍。自由與創造是遊戲精神的最重要的特點,挑戰的勇氣也是遊戲精神的基本特征。規則意識也是遊戲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遊戲可以幫助閱讀;遊戲可以幫助學習。用遊戲來學習是國際教育的熱門詞匯。
4)用虛擬的現實技術,實現沈浸式學習。
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利用電腦模擬產生壹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用戶如同身臨其境,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務。
5)項目制學習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和問題式學習相對而言。不分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學科,而是由老師帶動學生尋找真實的、有意義的、連貫的項目中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項目,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涉及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涉及化學,用化學知識解決。
6)合作探究性學習取代接受性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來實現的。
探究學習,是壹種以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是壹種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性改變。學生通過各種事實來發現概念和規律的方式;是否發現問題,有效的針對問題的開展探究活動;是否通過假設、推理、分析,去尋找解決方案方法;然後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能否對獲得更資料進行歸納、對比、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能否有效的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它是現代教學改革的趨勢,更符合科學發現與科學創造的規律,能夠發揮學習者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7)認知外包,方法論的學習
混合學習與合作學習將成為未來學習中心的主要學習方式。
混合學習是指在未來的學習主體是壹個人機結合體。借助於外腦,借助於人工智能,借助於大數據,借助於計算機技術,所以認知外包的現象是壹個很重要的特征。也就是說查閱資料、整理歸納等都可以委托機器完成。
合作學習也是未來學習的壹個重要特征,即基於項目式、主題式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團隊合作***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
8)通過互聯網指導學生
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習不再是呈現、接收、評價、反饋,而是壹種全新的認知過程。課程與教學需要更加關註進度設計、用戶感受、社會參與等。
它會成為未來學習的壹個重要特征。
9)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精準學習
大數據,不僅是指數據的數量之大,更重要的是指通過對維度交錯、來源多元、類型多樣的大規模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尋求數據背後的邏輯關系、使人們可以脫離以往依賴於小樣本數據的推測或感性化的偏好性選擇,轉向基於理性證據的決策。
通過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並開發自己的學習潛能,提升學業表現。學生可以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主規劃學習的計劃,決定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路徑與方法,隨時監督自己的學習進度,檢查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大數據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結果,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我班現在用的班級小打卡就可以把學生學習狀況匯總,縣裏期末檢測用的期末檢測“七天網絡”可以將學生的成績分析的壹覽無余,十分詳盡,所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10)學生從知識消費者變成知識的創新者
研究性學習將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未來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壹個探索過程。學生不僅可以驗證已經發現的知識,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新知識。
研究性學習將會成為未來學習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
八、學習中心,如何評價?
未來學校要建立學分銀行制度,給每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戶,以此評價學習結果的好壞。不以“唯分數是從”的單壹標準。
教育評價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重要環節與手段,具有檢測、診斷、甄別、預測、導向等多種功能。
現行的評價制度的問題是學校教育凸顯“應試化”,達標考試“選擇化”,選拔考試“終身化”。
學分銀行以學分為度量學習成果的單位,通過為各種學習成果賦予不同學分的方式建立流通工具,用學分的儲存和兌換,使不同的學習成果之間的等值轉換為可能。模擬銀行的組織結構,從“中央銀行”到“地方銀行”再到“各級儲蓄所”,最終到“個人賬戶”。
學分銀行跨越了五大鴻溝: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鴻溝;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鴻溝;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之間的鴻溝;國內教育與國外之間的鴻溝;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鴻溝。
學銀在線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壹份終身學習的檔案。可以保障在線學習順利進行,進行學習認證評價,實現學分兌換與證書發放。可以建立獎勵機制。
九 、 學習中心,父母能做什麽?
父母是未來學習中心的發現者,是創造者,是管理者,是參與者,是施教者,是學習者。
未來學習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事,與每個家庭和父母都有密切的關系。學習不止孩子單方面的任務,父母與孩子壹起成長將是未來學習中心的重要特征。
家庭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中心。未來,會出現形式多樣的家庭式學校,兒童在家學習會成為教育的壹道風景線。
家庭教育曾今是人類學習的“中心”現代教育制度以後,父母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淡出”了教育的舞臺;王者歸來:家庭再次成為“學習中心”。西方的教育平權運動使“家校合作”受到關註。
1)未成年人不具備發掘自身特長,甄別學習中心特點的能力,父母的建議就起著很大的作用;父母徹底回歸教育時,許多家庭就可能成為新型的學習中心,不同的家庭通過教育資源的呼喚,幫助彼此的孩子學習;學習中心的舉辦者是多元主體,需要民主化的管理,需要父母的深度參與,可以組成家校合作委員會;父母可以是真正能夠投票表決的董事會董事;可以參與學習中心的管理,監督學習中心的工作。
2)參與也是壹種管理方式,父母誌願者既是參與學習中心的管理的壹種方式,也是***享家庭教育資源的重要形式;新父母課堂邀請父母施教者,成為影響家庭資源最重要的形式之壹。可以和學科融合,可以和特長融合,可以和閱讀融合,能夠成為學校豐富特色課程資源的來源。
3)成長不是壹個階段性任務,也不僅僅是在學校裏完成的任務。成長是壹種習慣、壹種能力。生命不息,成長不止,才是壹個人生命的最美姿態。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同的事情,是孩子與父母必須面對的***同的問題。因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都不簡單是針對孩子,同時也是對父母、教師和社區人員的自我教育。父母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完全是互動的關系。父母的成長會帶動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會促進父母的成長。優秀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反過來,學習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規程,也推動父母自身變得更加優秀。
4)成長還有壹個***作效應,有壹個生命的成長場。父母與孩子的壹起閱讀、壹起鍛煉健身、壹起郊遊走進大自然、壹起參觀博物館,不僅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增強體質,自己也會收獲滿滿。
“兒童是成人之父”——蒙臺梭利
父母的學習要有兒童視角。真正的兒童的偉大在於用壹雙沒有遭受汙染的眼睛看這個世界,在於用壹個沒有任何功利的大腦思考這個世界。兒童能夠成為成人提供的新的觀察視角。
5)兒童是未來學習中心的學習者也指父母之間該互相學習。
學習中心的父母是具有相同尺碼的人,是壹種自願的選擇,有壹種深刻認同需求的選擇,是最天然的最佳學習夥伴,學習會成為壹種無私且高尚的行為。
父母是學習中心的學習者,也指父母在學習中心裏的終身學習。
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長,不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父母的事情。沒有父母的學習,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父母成為學習者,與孩子壹起成長,才是教育最美麗的風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更是未來學習中心最顯著的特征。
十、未來學習中心為什麽必須是這個 樣子?
1、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唯壹場所。
遠古時期的教育是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的;現代學校制度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學校成為了教育的主渠道;西方以教育機會平等為基本內容的平權運動提到家校社的聯系決定孩子學業成就;“交疊影響理論”提到家校社的合作夥伴關系對孩子的教育和發展產生疊加影響關系。學校不僅是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還是社區的文化中心和文明引擎;家庭不僅是親緣關系的社會單元,還是孩子課余學校和親子樂園;社區不僅是區域生活的***同單元,還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和實踐基地。
從未來看,家庭和社區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
2、學習要回歸生活
教育本身是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動的方式。“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學校必須呈現現在的生活——即對兒童來說是真實而生氣勃勃的生活。像他們在家庭裏、鄰裏間、在運動場上所經歷的生活那樣。不通過各種生活形式,對於真正的現實總是貧乏的代替物,結果形成呆板死氣沈城的局面”—杜威。教育是社會生活的“簡化版”和“濃縮版”。
未來中心,學習生活要回歸生活,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下功夫:壹是指向幸福的生活,二是指向完整的生活。
3、以知識為中心將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壹定意義上,教育不是簡單地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
未來的教育變化,重心要轉變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習活動是圍繞學生展開的。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就需要去標準化、必須個性化、定制化。
個性化、定制化是未來學習的主要形式,定制自己的學習計劃,確定學習的節奏,定制學習的內容。學習科學的興起,呼應了整個社會和教育從關註“教”走向“學”的趨勢。
朱永新老師這段話更有哲理: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認清未來教育的方向,認清未來學校的方向,我們才能創造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學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