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怎樣傳染的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HBV主要經血和血制品、母嬰傳播、及性接觸傳播。圍生(產)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血液傳播多發生在80年代由於我國的衛生條件差,沒有使用壹次性註射器以及獻血沒有檢查hbsag造成的。我國1.2億乙肝攜帶者中大概有三分之壹是在80年代由於輸血導致的乙肝傳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壹辦公室工作(包括***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壹宿舍、同壹餐廳用餐和***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HBV。所以HBV並不可怕。《食品安全實施條例》與七月二十四號國務院通過溫總理簽字正式施行其中規定只有甲肝和戊肝不得從事食品生產乙肝可以從事。 特別註意: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證明乙肝不是消化道傳染病。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染病。同桌吃飯,接吻等並不會造成乙肝傳播。。同時日本、美國、香港、澳門、包括乙肝攜帶者比例更高的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在入職、入學等常規體檢中也沒有檢查乙肝血清學指標。 乙肝的四種傳染途徑 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為病毒性肝炎最常見,因此人們習慣將病毒性肝炎簡稱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徑有四種: 壹、母嬰傳播 壹般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中約有1/3(約3千萬)來源於母嬰傳播。由於感染早,90%以上發展為慢性感染。研究表明,6歲以前的兒童感染後慢性化的危險性為30%左右,而成人期獲得性感染者中僅5%慢性化。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尤其HBsAg與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傳染性強。病毒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1)宮內傳播。主要通過胎盤傳染。對於HBsAg和HBeAg雙陽性孕婦,在懷孕後期(7、8、9三個月),每月註射1次高效價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孕婦體內的乙肝病毒,減少胎兒宮內感染的發生。(2)宮腔內感染。指分娩過程中新生兒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和陰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同時亦可能通過新生兒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新生兒出生後用乙肝疫苗聯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註射,即可得到有效預防。(3)產後感染。新生兒與母親的密切接觸也可能被傳染。對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合接種,能有效阻斷這種傳染。 二、血液傳播及醫源性傳播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於患者血液中,因此經血液傳播也是壹重要途徑。如:輸血或使用血制品、血液透析、被針頭或手術刀意外刺傷、***用刮胡刀,以及牙刷、紋身、補牙等。 三、性接觸傳播 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的精液具有傳染性。HBsAg陽性患者的精液註入黑猩猩陰道內後,黑猩猩發生乙肝感染的實驗提示配偶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性交時必須使用避孕套。 四、其他方式乙肝也可父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嬰兒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徑,但調查顯示,父嬰傳播也可以引起嬰兒乙肝,只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確實帶有乙肝病毒,HBV-DNA可存在於精子頭部的細胞漿中,通過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細胞中繼續復制,發生子代細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嬰傳播。父嬰傳播的發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有調查顯示,當父親表面抗原、e抗原雙陽性者,其所生嬰兒的感染幾率可達80%以上;當父親e抗體陽性時,其後代的感染幾率為20%左右。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的幾率比母嬰傳播還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終身攜帶。從孕前開始阻斷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如果患者是慢性乙肝並伴有肝功能異常,可用抗病毒治療,在病人傳染性降低後,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有針對性的保肝藥,維持壹段時間後,可以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