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中國文化作文

中國文化作文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人們借助作文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妳總是沒有辦法寫作文?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五篇國學隨筆。歡迎分享。

1如夏日的清風,如初春曠野的壹抹新綠——國學經典。妳是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融入了我的生活。

從我牙牙學語開始,我當老師的父親就經常在我耳邊念叨:“人生之初,性本善……”雖然沒看懂意思,但還是用父親的抑揚頓挫讀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了很多經典的作品。

小學的時候,父親教我學書法,我接觸到很多著名的詩詞名句,通過不斷的臨摹和閱讀,逐漸明白了它們的含義。“我勸妳不要愛惜金衣,勸妳珍惜青春。”告訴我時間很寶貴。金縷梅雖奢華,終有穿破的壹天,但時光壹去不復返。美好的時光要珍惜,才不會後悔。“自古以來,生命中沒有人死去,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心活著。”從這首鏗鏘有力的詩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剛毅的面容,感受到了他真摯的愛國情懷。讀著這句名言,我熱淚盈眶...

當我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時,我會用《勸學》中的名句來鼓勵自己。“堅忍不拔,朽木不可雕也;鍥而不舍,金石可開。”這句話告訴我,如果做事情不能堅持,即使面對壹塊爛木頭,也不能折斷;但如果妳能持之以恒,即使是石頭也能刻成妳理想中的作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好每壹件事,才能在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

國學作文2《讀國學經典》讓我受益匪淺,也加深了我此生所學的知識。就像用這本書打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麽是“孝”,讓我重新認識了它。

以前我是個不聽話的孩子,就像《不聽話的小山羊》裏的小山羊。每次我媽跟我說好話,我都不耐煩地拒絕了她。記得有壹次,我在房間裏安安靜靜的做作業,媽媽推開我的門,給我端來水喝。我媽對我說:“嶽躍,喝點水,休息壹下,回頭再寫。”我不耐煩的對我媽說:“不行,我還沒寫完作業呢!”喝完以後,妳先出去!”媽媽不知所措地離開了。媽媽走了,我還在抱怨她:“真的,妳不知道我要做作業嗎?”說完,指了指外面的母親,繼續研究。突然,我有點餓了。我大聲對奶奶說:“媽媽,我餓了。快給我做飯!”“奶奶沒動。我又重復了壹遍說過的話,連續叫了三聲“媽媽”,還是沒有動靜。我不得不離開板凳站起來對我媽媽說。我媽還在看電視,但還是不理我。過了壹段時間,我說了大概100遍“媽媽”的時候,我媽終於受不了了,說:“妳不理我,我也不理妳。”說完,媽媽給我做飯。突然,我恍然大悟。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如何孝順。我覺得我做的壹點都不好。通過這本《讀國學經典》中的“孝”,我學會了如何寫孝。孔子懶洋洋地坐在家裏,他的學生曾子坐在他旁邊。孔子說:“前代的皇帝有他們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使天下人民臣服於他們,人民和睦相處。人,無論貴賤,從上到下都沒有怨恨和不滿。妳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曾子站起來,離開他的座位,回答說:“作為壹個學生,我不夠聰明。我怎麽知道?”

子曰:“此為孝。它是壹切美德的基礎,是開悟的根源。回到妳原來的位置坐下,我告訴妳。人的四肢、頭發、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

國學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兩人合則兩利,斷則俱傷。”這句話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兩個人團結壹心,就能有削玉斷金的力量。

從認識國學開始,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大的收獲是知道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陰,壹家之計在於和,壹生之計在於勤。”這句話的意思是,規劃壹年的職業生涯應該在春天,規劃壹天的工作應該在印石。壹個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諧,壹生的成功首先要勤奮。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要抓緊時間,為了明天不盲目的活著,要有目標的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為了將來的成功,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為明天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了國學,也更加了解了我們偉大祖國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作為壹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非常自豪。作為壹名小學生,我應該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壹名合格的接班人。

國學教會了我要懂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要好好學習,等等。我壹定要把從書本上學到的道理和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壹個優秀的學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真正強大的中國必然有強大的文化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和壯大這種文化力的精神源泉和指南;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精神生命線。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每壹個人的共同責任。

“月滿則溢,水滿則失。”古人從這些自然現象中推導出壹些道理:謙虛謹慎可以使人際關系和諧,使大家更幸福,生活得更好,正如歐陽修所說:滿則虧損,謙則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閑可以亡,這是自然。因此,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學習古人的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稱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們也常說:百次心跳不如壹次行動。這告訴我們,與其去森林,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身體力行,言行壹致,時時學習,才能獲得真知。正如孔子所說:“君子動口不動手。”

在中國古代,“節”指的是氣節、節操;“義”就是道德和正義。“義”是中國古代君子遵守的行為準則。他們在利益面前想到了道德,在危險面前願意挺身而出,在長期貧困之後也不忘自己平時的承諾,所以也算是完美的。《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忠義的代表,如“身在心在漢”、“身在漢而不在曹”,都是他忠義的表現。

古人提倡“天人合壹”。天是自然,人是人。天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之中有人類。人類要想生存,必須依靠壹切。古人重視和諧,主張人要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也有自己的規律。人們可以知道和使用法律,但他們不能改變法律。我們應該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讓生活綠色化。

《穿越古今》是季羨林爺爺提出來的。國學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經典:它就像壹杯茶,淡雅清香。我們要細細品味,細細閱讀,了解自然。這種優秀的文化將永遠伴隨我成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立足當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國學作文5要放假了,孩子說了好幾次要上國學課。在培訓學校裏,國學課壓力最小,最受孩子歡迎。我鼓勵他們說,學國學是好事,但是在家看書看百家講壇,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於丹的《論語》,我們壹起玩國學吧。如果有興趣,還需要興趣班嗎?如果有吸引人的國學,還需要研究嗎?因為,我知道國學很有意思。

孩子們在班級圖書角借了壹本海鹽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系列漫畫。漫畫《莊子》是由楊洋兔子編繪的。他覺得有興趣,說好看。我看的時候,真的很優秀。首先,漫畫很吸引人;第二,語言通俗而簡單;第三,故事很吸引人;第四,雖然是漫畫,但語言樸實到位,用哲學的語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別人想不到的獨特思想,讓人震撼,尤其是12歲的學生。

我忍不住讓孩子呆在家裏,給我時間看,但我壹看就愛不釋手。原來這是李曉英的書。多麽獨特的眼光。雖然我們都知道莊子,但是妳知道莊子的主要思想和故事嗎?不好說,但是仔細看看。文章開頭寫的是《莊子》和《齊物論》中的主要思想——天地與我共存,萬物與我為壹。我說不出確切的意思。根據網上查詢,有壹種說法是天地有我,萬物有我。我們都是那個事物的壹部分,就像其他事物壹樣,不是天地是我,也不是我是天地,事物是事物,我是我,天或天空,地或大地。

往下看,其實國學和莊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枯燥,而是有趣,滋養我們的心靈,解決我們困惑的思想問題。這本書有五個部分。壹是不想正常的心態,包括五個故事,如權貴如爛鼠,痛罵曹尚,精於劃船,無心射箭,孔子與漁夫。二是看清本質超越局限,包括轉平之道、井底之蛙、排便之道、螳螂捕蟬、破龍珠、偷腳等六個故事。三、智者千慮,必有壹失,韜光養晦,包括屈原佘書、寧做自由之龜、樹齡、自由於世、秀目將滅、吳王射巧猿等六個故事。第四,他會在適當的時候順應自然,包括五個故事,如宋秘方,惠施大葫蘆,倔強公牛,聖人之勇,角鬥士之臂為車。五是認識自己,快樂自己。包括知不知道,窮不窮,借糧,莊子的鼓盆,莊子的死,還有幸福。啊,原來我們課本上的螳螂捕蟬出自莊子。仔細看,其實《莊子》是壹部寓言集,類似於《伊索寓言》,但更出彩的是它所講述的道理是壹個獨特的體系,展現了壹個完整的人生見解,更加深刻,揭示了人如何對待欲望、困難、命運,如何度過人生,如何趨利避害,如何幸福生活的哲學。

書中說,人有八種毛病,四種災難,必須遵守。

做不在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叫總;

沒人理會,喋喋不休,叫“嘿”;

迎合別人叫阿諛奉承;

不辨是非的阿諛奉承叫阿諛奉承;

喜歡在背後說別人壞話,那叫誹謗;

疏遠朋友叫賊;

摧毀他人被稱為恐懼,

為了利益而同時討好善惡,這叫風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會在外面迷惑別人,在裏面傷害自己,所以有教養的人不會去理會。

喜歡隨機應變,不落俗套地管理國家大事以謀求功名,這叫“過去”;自力更生,自作聰明,獨斷專行,侵害他人,稱為貪欲;知錯不改,想聽什麽就聽什麽,別人說的是對的即使不願意也反對,這叫可憐。這就是所謂的四害。

聽完莊子,自己對比壹下。誰沒有這個問題?有些孩子知道父母老師說的是對的,但即使別人說的是對的,他們也不改錯,放縱自己,反對。這不是兩害相權嗎?這不就是對內傷害自己,對外迷惑別人嗎?

這些都是父母急於告訴孩子,卻又無法解釋清楚的事情,因為很多事情都充滿了矛盾和邏輯。幾句話很難說清楚,也不愛聽。作為壹個已經到了65,438+02歲渴望知道世界規律的少年,他很想知道,但是莊子只有寥寥數語,壹棵樹的故事,壹個葫蘆的故事,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真的很精致,很厲害的國學。

我理解的國學,包括《論語》、《菜根譚》、《增廣賢文》、《三國演義》、《莊子》等很多內容,真的很吸引人。其中有些,歷經千年,不僅對孩子完全有益,對成年人也完全有益。我準備再在網上買這套叢書,好好研究壹下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