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郫縣四中的歷史

郫縣四中的歷史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中國出現了革新的氣候。在當時提倡新學的浪潮影響下,郫縣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除了封建專制之外,還因為長期的封建教育,沒能培養出實用人才!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中華民族就要崛起於世界前列,所以必須效仿西方,興辦新式學校,向西方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培養有用的人才。因此,民國二年(1913),郫縣西門外文昌宮小學堂遷至犀浦南華宮,定名為“郫縣第二高等小學堂”,學制兩年。1922舊高中改為新學制(新學制高中兩年,初中四年),命名為“郫縣第二小學”。當時剛開始只有壹所高中,後來又增加了壹所初中。

1935,學校開始招收女生,首批6名女生,同課同教,分班學習。

1940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縣制,實行政教合壹,鄉長任校長,故學校更名為“郫縣犀浦第壹中心民族學校”。

1941,改為“郫縣犀浦第壹中心小學”。

1950年,大陸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學校更名為“郫縣犀浦第壹中心完全小學”。隨著1956教育形式的發展,開始招收兩個帶帽子的初中班,1957繼續招收兩個初中班。第四,兩制小學全部結束上課,小學全部改為五年制。

1958年,教育大革命高潮時,招收了三個初中班。於是小學並入犀浦第二完全小學,獨立成為初級中學,更名為“郫縣犀浦初級中學”。學制三年,壹任校長。下期1958更名為“郫縣師範學校”,學制四年。未經上級批準,在最後壹期1959將師範學校改為“郫縣第四初級中學”。1960更名為“郫縣洪光第四初級中學”。

文革開始後,郫縣第四中學受到嚴重幹擾,學校壹片混亂,無法進行正常教學。這種混亂狀態壹直持續到1969結束。這壹年學生全部下鄉(未畢業的發給適齡期滿證明),教師調到公社,校舍由犀浦公社中學占用。

這壹時期,犀浦公社中學是由街道、大隊小學的帶帽初中組成的三年制初中。1972開始辦高中,為四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

1973當幹部群眾認識到取消縣辦中學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時,決定恢復縣辦中學制度。當時各界人士也強烈要求恢復中學,提高教學質量。當時縣裏的公社辦的高中缺老師。昨天的小學老師今天勇敢地走上了高中講臺。壹些只學過初中的老師,也被逼著去讀高中。當然,這種高中教學質量差得遠,社會反應也相當強烈。於是縣革委決定集中力量加強管理,定點完成。這樣,取消了各公社不值得辦的高中,集中在潭柘寺、唐昌、犀浦、安得四個點,完成了從縣裏抽調人員辦壹、二、三、四、五、五校。用強制手段來調整這些“容易膽大”的高中,讓他們名副其實,走上正軌。

方案確定後,縣革委會主任薛召集有關人員,宣布成立五個領導班子。五所學校提出了從各公社調走的高中教師名單。從2月65438日到0973日,每個公社班的高中集中在五所學校進行管理和教育。郫縣第四中學在犀浦公社中學的基礎上,將洪光兩所合作中學的高中班合並,組成壹所成品中學,命名為“郫縣犀浦中學”。領導小組成立,師資隊伍得到擴充和加強,學校的教學秩序開始恢復。粉碎“四人幫”後,直到1978,上級才正式批準恢復“郫縣第四學校”的校名。舊高等學府時期(1913—1922),講民主、崇尚新學的思潮盛行,但封建思想文化仍在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校開設的課程有語文、算術、修身養性、歷史、地理、科學、音樂、美術、手工藝等課程,還有四書五經。這樣的課程在當時已經是比較進步的了。畢業生不僅接受新思想,而且漢語基礎紮實。在老師的指導下,有些學生可以學習壹些數學知識如代數、幾何、三角等,這樣就可以直接上專科了。沒上過學的大多去教小學,成為小學教學骨幹。

采用新學制的郫縣第二小學課程變化不大(1940—1949),但不再選四書五經。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再教育救國思想的影響下,抗日愛國的思想內容得到加強。

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由於國號統治的逐漸腐朽,民生蕭條,物價飛漲。學生入學多,畢業少,無法完成學業,人員流動大。這壹時期國民黨加強了反動統治,表現在教育上,就是加強了公民和童年的課程,教育日益反動。

解放初期實行新的四二制學制。在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教育的政治方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半封建殖民地的教育變成新民主主義的教育。童年被廢除,公民選修課程,改用新課本。開設了政治常識等課程,廢除了打罵教育,提倡民主教育。在教學方法上,提倡啟發式,反對註入式。

在教學改革的同時,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是學習蘇聯。他研究過凱洛夫、馬卡連柯、岡查羅夫等人的教育法。同時,我還學習了曹福的教育講座。通過學習,教師的素質得到了提高。教師們除了認真教學外,還積極參加征糧、土改、夜校教學等政治運動。

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土改後,農民政治上翻身了,經濟上有了起色,因為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提高,想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學校規模不斷擴大。

1953後,學校逐步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教育。進壹步加強學校工作的計劃性和教學研究。學校的組織體系逐步完善,成立了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進壹步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同時,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加強了黨對學校的領導。在教職工中建立了工會,在學生中逐步建立了少先隊、青年團等先進組織。

郫縣第四中學成立後,按照黨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方面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學制三年,采用全國統壹編寫的初中教材。由於正確的教育方針和師生的努力,除了個別學生在困難時期成績不好外,他們的壹般成績都不錯,在溫江區統考中經常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