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以師德建設為支撐點,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主攻方向,夯實校本培訓基礎。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桃江縣重點抓好了五項工作。壹是做好師德體驗工作。師德是教師的生命,必須牢牢把握,實事求是。近年來,桃江鼓勵教師通過校本培訓搞好自我提升,舉辦教學理念辯論賽和捐資助學,要求教師寫學習計劃和師德日記。二是認真組織理論學習。教師要自學,理論課題講座,討論交流等。,讓老師不斷更新理論。組織教師學習了黨的十七大精神、《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文件和相關規定。三是開展專題教育。對教師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了新型師生關系,強化了教師的依法治教意識,整體提高了思想素質。四是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把師德水平作為教師職務評聘和學校評估的重要條件,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五是開展了以“匡正師風、立師德、鑄師魂”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大力倡導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銳意進取、淡泊名利、胸懷大誌的師德。
第二,立足轉變觀念,服務新課改,打造校本培訓的支柱。
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觀念的轉變是重要的前提,觀念的轉變是教師角色最根本的轉變,也是校本培訓的核心問題。首先是目標觀念的改變。要求教師牢記新課程的目標和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發掘學生的全部潛能,自覺研究學生,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效改進教學,變傳授知識為培養創造性思維,消除偏見、偏好等阻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心理因素,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學方法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我們讓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創新型、開拓型人才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用知識解決問題、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教育學生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完善人格。教學方法要體現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意識能量得到釋放,真正體會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校本培訓首先要解決與新課改的銜接問題。新形勢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手段,充分發揮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各自的優勢,找出兩者的結合點,把線性接受學習和點狀網絡探究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學過程的訓練和教育功能。所以我們的校本培訓是基於學生、教師乃至學校的未來發展;教師培訓的目的是讓教師“學會教學”。讓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完成培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的任務。
桃江縣校本培訓克服了傳統教師培訓的局限性,將培訓目標指向學校和教師的具體實際困難,有效解決了集中培訓帶來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有效緩解了集中培訓帶來的工學矛盾和經費困難。桃江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校本培訓,研究制定下發了《桃江縣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對鄉鎮中心學校校本培訓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各鄉鎮中心學校成立校本培訓組織,制定校本培訓實施方案;各中小學要有校本培訓的長遠規劃和學期計劃;教師應該有個人職業發展計劃。此外,在每年的教師培訓工作會議和年度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中,都特別強調了校本培訓。
第三,以制度建設為突破口,以教師專業成長為主線,築牢校本培訓管理之梁。
校本培訓是壹項綜合性工程,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成為專家學者。桃江縣註重教師專業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本著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的原則,不斷改革校本培訓模式,建立了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運行機制。
為加強校本培訓管理,桃江縣建立了由縣教育局、縣教師進修學校、鄉鎮中心學校、中小學組成的校本培訓四級管理網絡,並制定了校本培訓年度考核專項細則。細則對從中心學校到中小學再到教師個人的不同層次的校本培訓提出了具體要求。縣教師進修學校負責指導、監督和管理中心學校的校本培訓,其中教師培訓的年度檢查和評估最為重要。對校本培訓進行檢查評估,肯定先進,鞭策落後,使全縣校本培訓呈現出壹種妳追我趕的良好氛圍。許多中心學校探索了壹系列校本培訓管理方法。桃花江鎮中心學校的“四大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考核機制、校長責任機制)、秀山中心學校的“精細化”管理策略以及灰山崗鎮中心學校的各項教師培訓制度措施得力、制度過硬,保證了校本培訓的高效有序開展。
近年來,桃江縣采取了壹系列有力措施,確保校本培訓取得實效。
(1)舉辦校本培訓骨幹班,培養校本培訓的“領頭雁”。為培養基層學校校本培訓骨幹,縣教師進修學校舉辦了三期由中小學教育局長參加的校本培訓“骨幹培訓者和管理者”班。主要了解什麽是校本培訓,為什麽要進行校本培訓,如何實施校本培訓,學習國內外校本培訓的先進經驗和研究成果。骨幹班學員畢業後,必須組織所在單位教師了解校本培訓情況,指導所在單位教師開展校本教師培訓,協助學校制定校本培訓工作計劃。
(2)明確校本培訓指導教師。為了又好又快地推進校本培訓,教師進修學校指定了壹些資深教師作為校本培訓指導教師,定期到鄉鎮指導和監督校本培訓。校本培訓導師系統地向壹線教師傳授校本培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深入課堂、教師和學生,與壹線教師共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幫助他們克服校本培訓過程中的困難。指導教師不僅可以掌握校本培訓的第壹手資料,還可以在校本培訓中發揮主導作用,大大提高了校本培訓的質量。
⑶建立校本培訓學校,及時引進校本培訓的典型經驗。要求每個鎮中心學校確定壹所中學和壹所小學作為校本培訓的點校。各重點學校根據自身特點,積極研究探索校本培訓的有效途徑,為其他學校的校本培訓做出表率,做出良好示範。目前,很多點校的校本培訓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桃花江小學研修壹體化、灰山崗鎮小學自學反思、小山灣小學校際合作、雙江完小案例培訓、瓦紮灣小學師徒輔導、新橋小學教師讀書會、大李崗小學沙龍對話、高橋中學教學論壇等。現已在全縣推廣,效果良好。
2007年,湖南省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原主任顧同誌視察了灰山崗小學的校本培訓活動,對灰山崗小學“自主學習-專業指導-同伴互助-反思提高”的培訓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第壹期《教師》雜誌報道了活動的全過程。桃花江小學制定的“教師成長十年計劃”和教師“三格”發展性培訓目標,為全縣校本培訓樹立了標桿。學校* * *培養了9名特級教師,被稱為特級教師成長的“搖籃”。益陽市教育局局長熊同誌視察並了解了桃花江小學校本培訓情況,並將該校定為2008年益陽市教師培訓會議會址。
⑷開發校本培訓課程。調查發現,“什麽是校本培訓”、“如何開展校本培訓”、“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有何異同”在很多教師中仍然模糊不清。為此,2007年,桃江縣申報並批準了“加強校本培訓,提高農村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的“十壹五”市級研究課題。課題組成員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和積累,編寫了《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實踐指南》壹書,內容涵蓋了校本培訓的理念、模式、方法、體系和管理。現在,《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實踐指南》已經作為2009年教師專業學習的主要理論讀物發放到全縣每壹位中小學教師手中。2009年5月,申報項目“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有效策略研究”獲批湖南省“十壹五”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研究項目面上資助項目。2009年4月,桃江教育局召開了由中心學校校長、業務副校長和中小學校長參加的中小學校本培訓研討會。會議舉行了實地觀摩、經驗交流、專家指導、領導講話等活動。高橋中學的“433”課堂教學模式和桃花江小學的教學沙龍活動深深地鼓舞了與會者。
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桃江縣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活動。首先是科目訓練。從課題研究入手,通過學習、研究、實踐,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二是“案例式”培訓。觀看名家的“示範課”、“觀摩課”、“課堂實錄和講課評價”,用案例展示思路,用思路回歸課堂,讓教師在“做案例”中理解(觀看壹節課的同時,要求教師模仿壹節課,創新壹節課),從而達到用案例培養教師的目的。三是“教學反思”的訓練。引導每位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各校以教研組為單位,由備課組組長、教研組組長組織發動,找出自身不足,討論解決。力求通過教學反思,使教師在工作和思想上思路清晰、任務明確、踏實。四是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五是開展自我訓練。要求教師針對自身的不足,開展多方位的教學自救和自救工作。六是組織班主任培訓。提高班主任培養學生性習慣和自主發展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第七,搞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年級學科教研工作的改革,加強全體教師的合作,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理念。八是組織教師論壇。讓老師和其他老師交流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和留學經歷,從而達到* * *提升的目的。
第四,以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為動力,以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為目的,搭建校本培訓創新的橋梁。
(1)明確目標。桃江縣直接把培養目標指向學校和全體教師的實際。壹方面,學校應該有充分的主動權、話語權和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培訓的課程、內容和方式的權利。另壹方面,培訓以教師為中心,激發教師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在培訓中,教師的經驗得到了總結和提高,強調了教師的個體需求和自我教育,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和從事教育研究的興趣和能力。
(2)現實針對性強。校本培訓的內容直接立足於學校和教師的實際,以“問題”為中心,緊緊圍繞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關註教師的實際缺陷,特別是在課程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能上下功夫,努力解決實際的課堂教學問題,使培訓真正落到實處。
(3)方式靈活多樣。校本培訓活動在全縣所有學校開展,所有學校也在某壹學科開展。同時也采取校際間的友好合作。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藝術,學校主要采取以下培訓方式:①藍色工程。新分配或調入的教師應拜骨幹教師為師,並訂立師徒合同。上課要求弟子聽課,師傅及時指導。②校長指導。校長通過深入課堂、參與教研活動、調查訪問師生等方式,面對面指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③項目驅動。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課題的選擇、設計和研究,並接受相應的培訓和指導,從而不斷提高教師開展科研活動的興趣和能力。同時,科研成果可以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資料,吸引更多的教師加入項目研究者的行列,不斷提升全校的科研氛圍。4觀察課堂。每個學校由教務處和教研組領導。每學期定期舉辦示範課、求教課、課題研究與教改課、校外學習報告課、競賽課、公開課,及時組織相關教師聽課,並要求教師寫出教後和聽後的感受。⑤主題交流。要求不同的學科互相傾聽,取長補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經驗互補,資源共享。⑥校際交流。學校之間應該互通有無,優勢互補。真正做到校際交流壹盤棋,互惠互利,促進教師更大範圍、更多內容的成長。
(4)突出創新。通過為教師提供展示和展示其創新意識的場所,教師的創造欲望得以充分發揮。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新途徑,體現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參與和創新能力,主動探索雙邊活動的諸多因素,找到適合自身教學和學生發展的新途徑,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
(編輯:陶友琴)